郭霞 邓宗霞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城西学校 四川 泸州 646100)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城西学校 四川 泸州 646100)
我们记得有人在教师节的时候,自嘲的发了这么一段感慨:“祝我们这些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未有,郁闷经常;比骡子累比蚂蚁忙;比岳飞更忠良的广大教师们:天天快乐!”
但在调侃之间,我们看到了拼搏在工作岗位上班主任老师的真实现状:身心疲惫——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职业倦怠——幸福指数不高。但作为学校的最小的主任,我们深知工作责任重大,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班级同学,班主任身上担着全班同学成才、成人的重大责任;班主任这个角色应该是超能的——给学生谈话时是心理医生;布置教室时你得是工匠,大扫除时做监工;开心农场时,你是园丁;运动会之前你得是体育教练,文艺演出前你得是导演;学校有外出活动时你是领队,开学收费时你是会计,收不齐时你得做临时保管;上课要做严师,下课要做益友…………班主任除了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外,还要具备写作、绘画、科技,甚至各学科知识……班主任要无所不能、能所未能……并且我们还要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生和自我的压力。但是我们不能只做机器,而应该减压自己,从平淡工作中调整心态,做一个健康幸福的班主任。但我们应该怎样拥有健康的身心、怎样提高幸福的指数?
一.换种眼光看教育———特别正确看待班主任压力
压力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他让我们随时保持戒备状态并努力和上进。而长期压力过大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负责影响,经常处在压力之下的人更可能患忧郁症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的负面情绪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缓缓,否则,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激烈的爆发,受害的或许是学生,或许是班主任自己。
1、教育是个渐进的过程
班主任工作压力过大,最主要的根源是过于看重教育结果而忽略了享受教育的过程,当教育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时,就会出现挫败感。作为班主任,要善于从成长变化的角度看待学生、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教育隐藏于无形的生活细节中,潜移默化,而不是出了问题,立刻就要扭转,就要见到效果。学生的成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正如张文质先生书里写道: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2 、班主任是陪伴学生成长的人
你不要把自己想成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你不要太高估自己的作用。但是你完全可以给自己定为成舵手,或者是灯塔。不过班主任如果只把自己看作班级的管理者,一旦班级发展出现问题或没有达到自己制定的短期目标,就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埋怨学生不配合、不争气,对违纪学生大加斥责,看见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心烦气燥。而如果班主任把自己看作帮助学生成长的人,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长期目标的实现上,始终以良好而稳定的情绪,陪伴学生经历其成长过程;就会把学生出现的问题看作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少的经历,心态平和地与学生一起面对。
3、没有十全十美的学生
洋思中学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大家认为这对吗?
作为班主任,如果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尽善尽美,就会出现班级目标过高和对学生求全责备等问题;就会总盯着学生的缺点,看学生不顺眼;就会动不动拿自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与别的老师、别的班级、别的学生比较,越比越沮丧,越比越“恨铁不成钢”。其实,真正的好强,不应该表现为一味要求学生各方面做得完美,而应该表现在班主任不断战胜自己、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上。
4、客观看待班级荣誉
有时,在某些事情上,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不如意的情况还是会发生,学就班主任客观地对待这些问题。比如我们班的球类运动会,我们班一个班都没有赢。我就在那里沮丧得很。但有个老师安慰我说:你们班是涓涓溪流,何必和汪洋大海一起比。我顿时赫然开朗。
比如,有的学校对班级的每一项工作都进行最化,定期颂评比结果。当自己班级的量化结果不好,班级成绩排名,活动的名次等,也会给班主任带来很大压力。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主认识到: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对待班级荣誉。正如李镇西老师说:“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这句话讲得非常实在,辩证而又深刻。其实,细想一下,第一只有一个,有些第一我们永远是拿不到的。只要我们努力投入,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最终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5、教育的力量不是无限的
教育的力量不是无限的,有时甚至是软弱的,而“爱”的力量也并非总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强大。当我们对于特定的学生个体已经尽最大努力进行教育仍无法奏效时,不能陷入无意义的自责之中,有个学生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做作业上课也不认真,甚至家长都认为读书无所谓。在这样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差的情况下,他的是非观念强吗?学生很感恩学校教育吗?,我们还不如坦诚面对自己,汲取教训,着眼未来,努力寻找更合适的方式方法。
全国优秀班主任田丽霞曾说: “班主任要有涵养健康的心态,学会从容地面对朋友和他人的成功;你要习惯于被人忽略和遗忘;你要具有在寂寞中前行的坚定和执著;你要懂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应该,所有的收获都是意外。”
二、当自己的主人,做幸福的班主任
面对这些压力大,我们没必要怨天尤人,应以平常心面对现实,学会放松心情,放缓脚步;学会休闲浪漫,舒缓绷紧的神经;学会调整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当自己的主人,做幸福的班主任。
班主任的幸福是什么?
我认为班主任的幸福就是:有自己的一个班级,对于一个班级的成长,有教育理想作为自己的信仰,同时又辅之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有众人的肯定作为动力,并能够取得一定的收获。那就是幸福了!”
1. 幸福的班主任,来自于专业的知识。
班主任想要得心应手得工作, 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是水平是比然趋势。我们应从由“敬业”向“专业”转变,多吸取别家所长为自己所用,多读书,多实践,多反思。只有向“专业化”方向不懈努力,才能享受到班主任劳动的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做到给学生营造家的氛围和良好的精神世界,将班主任工作真正做到得心应手。
2. 幸福的班主任,来自于智慧的头脑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简单的聪明,而是灵活的智慧。大家所熟知的陶行知的“三块糖”的故事,对于做坏事的孩子采用奖励的方法来解决,这其实就是智慧的体现。大家也听过王金战的故事,他也是一个智慧的班主任,不然怎么能让38个孩子参考,考上37个清华北大呢?
3. 幸福的班主任,来自于创新的意识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这些观念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而创新,是班级管理的灵魂。
不同的班情,不同的班主任,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方法,造就各具特色的班集体。没有固定不变的班级管理模式,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过去的经验也许会成为今天的教训;别人的方法也许不适合自己的集体,这就要求班主任结合实际,站在别人的臂膀上,探索新的方法与模式,只要肯观察,勤思考,敢质疑,不轻信,不迷信,不盲从,就一定会有新的思想,新的做法,新的发现,这就是创新。吼破嗓子,不如想想点子!
4. 幸福的班主任,来自于幸福的体验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因为我每天都在实践着、思考着、感动着、幸福着。我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做班主任。因为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赋予我太多的幸福。”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就是班主任不断享受教育并不断成长的过程。
幸福,是一种很自我的感觉,也许在常人眼里看来很寻常的小事,在体验者的心里就是一种幸福,从中可以品出快乐的滋味。早晨走进教室,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你应该幸福;看到学校常规评比,班级获得流动红旗,你应该幸福;看到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被评为“优秀班级”,你应该幸福;看到顽劣异常的学生也认识到要好好读书时,你应该幸福;看到学生在随笔中对你的一句称赞,你应该幸福…… 时常觉得当班主任很累,但每天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所有的付出和辛酸都融化在这幸福之中了。这时的我会满怀欣喜地说:“我是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三 给我们的具体建议
是的,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班主任压垮,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垮;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班主任打倒,只有自己才会把自己打倒。我们没法给自己加工资,没法给自己减课时,没法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认知,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他人,学会在压力状态下自己调适,自我缓解,自我放松、自我完善,做一个健康、幸福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