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洪月
佳木斯市第二中学
身份证号:230223199308192520
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让我们不得不停下忙碌脚步。为了阻断疫情向学校蔓延,教育部下发通知,延长开学时间,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老师、家长、学生都有些措手不及。但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疫情也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通过这次线上教学的经历,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关键词:线上教育 互助
一、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协作的力量
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很珍惜每周的备课研讨。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我们每次集体备课都很充实。集体备课中,首先统一教学进度,不让任何人掉队。每周的课程轮流有负责备课的教师为全组教师分享课件,学习任务单和课后作业。学习任务单中知识梳理部分,提示学生如何预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兼顾文理科学生。课后作业单中设有选做主观题,侧重培养文科生答题技能。课件制作上有拓展内容,满足文科生的需要。集体备课中负责本课的老师会给大家分享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年轻老师也会对自己备课中存在的疑惑提出问题,而经验丰富的老师则会细致详尽的给出解答,帮助我们把握住本节课的重难点。备课中我们还会分享在所教班级的经历的趣事和困扰,互相交流中,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兄弟姐妹间的的协作,线上教学逐渐适应了。
二、线上教学存在劣势
传统“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的教育方式正随着社会进步而发生变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这场变革中也考验着我们的综合素养能力,让我们学习更多的有效途径把我们的知识传播出去,让见不到面的学生能够有所学,有所进步。随着线上教学的开展,最初的新奇所剩无几,学生逐渐进入疲惫期、麻木期,而且高一面临着已经文理分科后而没有分班的现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一方面理科学生对政治的不重视,课上听课效果和课后作业也就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班级文科学生所占比例甚少,所以课堂氛围很难调动。
第二,网上教学,我们面对着屏幕,不知道屏幕对面的学生到底在做什么,到底有没有听课。以往的常规课,一节课40分钟,老师们的教学目标基本上都能在40分钟内完成。可是网络课却大不相同,即使给足四十分钟,教学目标也可能完成的不理想,这就是网络授课的局限性,因为缺少班级集体学习的氛围,缺少除了声音之外的肢体、眼神、心灵上的交流,造成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缺少对彼此的了解,从而更像是在走目标的流程,互动性比平时的课堂要差很多,再加上没有了老师对课堂上的约束,网络直播课堂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第三,对于作业的态度,最初的时候,大多数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随着线上教学的发展,学生可能是各科都有作业,而且有了不完成作业老师也不能把我怎样的心理,提交作业的质量逐渐下降,由最初的几人不交到十几人二十几人不交作业,我们尝试由钉钉钉一下到使用微信小程序每日交作业提醒学生,可是孩子们是铁了心不交作业。这样可不行,正好趁着期中考试分析成绩,让学生看到了你糊弄学习,成绩也会糊弄你的问题,又给学生做足了思想工作,重新树立了目标。在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之下,作业提交情况有所进步。通过这次期中考试,我们总结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堂中讲过的原题不会,失分率还很高。说明学生上课期间没有完全集中注意力。基础知识还是掌握的不牢固,缺少教师的监督课后没有及时巩固。答卷不认真,读题不认真。
三、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集体研究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一,我们努力去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形式,比如候课时组织同学新闻播报,或者播放有趣的时政视频或音乐,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上课状态, 旨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直播中建议老师露脸,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根据课程需要,钉钉直播和视频会议,腾讯会议模式切换使用。
第三,兼顾文理科学生。课堂中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可以用简洁的表达在互动面板中与老师互动。
第四,发起不定时签到,作为考察上课质量的依据,让学生不仅仅是听够四十分钟的时长,而且是坐在屏幕前紧跟课堂教学。
第五,对于学生的听课状态课后要进行反馈,可以钉钉群中@家长,或者找到学生私聊了解情况,及时关注,给与鼓励。
第六,利用好答疑时间,每周的答疑我们都统一内容,每位老师都采用钉钉直播或视频会议的形式,给学生答疑解惑,除此之外讲解课上没来得及讲的习题,重点突破主观题,侧重培养文科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布置的课后作业,我们对交上来的学生都有反馈。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也使用微信小程序让学生提交作业,减轻了老师们的一些工作负担。
新高考的浪潮扑面而来,我相信只要去做,就会有效果;只要去尝试,就会有突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给我们重大的启示,我们要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做好准备,提升自己能力。不能在像疫情期间这样被动地转变教学方式。通过我们不断总结反思,主动去拥抱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思想,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