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茶文化视角的新疆高校美育课程创新思路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张星 方芳
[导读] 茶道体验课程是我校近两年来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中华文化体验类课程,旨在以美育人、以美润德。
        张星  方芳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830000)
        摘要:茶道体验课程是我校近两年来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中华文化体验类课程,旨在以美育人、以美润德。在“文化润疆”理念提出的背景下,该课程开设的现实意义更为突显。本文以茶道体验课程为研究对象,探析新疆高校开设茶道体验课程的现实意义及创新思路。
        关键词:美育课程 茶文化 新疆高校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10月两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对高等学校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指出“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到2022年,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6日第004版]
        开什么?怎么开?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如何构建?如何结合地域优势与特色补齐美育育人的短板?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新疆虽不是产茶区,但当地人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爱茶、喝茶的习惯由来已久。饮茶的习俗更是异彩纷呈:维吾尔族偏爱黑茶、玫瑰花茶、药茶;哈萨克族、锡伯族等则更喜爱将奶制品与茶一同煮制成奶茶饮用。茶早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因而,在新疆高校开设茶道体验课,通过梳理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脉络、传播路径,体认茶文化精神,是充分结合地域优势、践行“文化润疆”理念的美育课程探索新思路,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的新措施。通过茶道体验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扩充文化知识储备,完善文化知识体系,培养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整合能力,进而培育文化创新思维。此外,茶道体验美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茶文化的比较研究,如蔡成彬、高薇(2020)、全涛(2016)、Olga Ulanova(茉丽)(2014)等学者在跨文化视野下对中日、中俄、中英茶文化等的比较研究;茶文化的历史研究,如贾静(2017)、尹晓宁(2016)等人的唐、宋等时期的茶文化研究;茶文化的地域研究,如龙纯、王红兵(2020)、张茜(2018)、梅怡(2017)分别对常德“擂茶”、川蜀茶文化及云南普洱进行研究;茶文化的教育研究,如李媛(2019)、杨晓星(2017)等学者对茶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茶文化教学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的探讨对本文有重要的启示。而对于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茶道课程的研究则不多见,特别是以美育课程开发为切入点,结合地区区情与优势特色的研究就更少。鉴于此,本文结合新疆地区高校开设茶道体验课程的现实意义,从课程定位、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平台依托、实践操练等五个角度,对美育课程建设的新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二、新疆高校开设茶道体验课程的现实意义
        2019年11月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21日设立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习近平同志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 作为中华儿女,传承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传承的前提是了解,我们只有先了解、熟知茶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它。
        1.立德树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
        美育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重要载体。用优秀传统文化来逐渐地确立、加强、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温润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茶文化,准确把握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价值,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也是美育课程建设的目标所在。
        在高校开设茶道体验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学茶、识茶、泡茶、品茶的过程中,美心修德。感受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和”、“礼”、“德”等的文化内涵,并逐渐内化为“谦逊、知礼、明德”的人格素养。
        2.五育并举、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举措
        常言“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又言“文人墨客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喝茶不仅是一种休闲惬意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需要仪式感的美的历程。沏茶、赏茶、品茶的过程本身即是一场修身养性的活动。茶道体验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余时间的一场茶会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思想与情感的交汇,更是具有中华民族特有审美特质的美的体验、美的享受。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了人才培养应遵循“五育并举,综合提升”的原则。但高校长期重视专业和理论学习,片面强化智力提升的“瘸腿”现象也客观存在。一部分青年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低俗、审美体验缺乏,甚至走入了以丑为美、以恶为善的价值观误区。茶道体验课程从日常的“喝茶”、“品茶”这一贴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行为出发,通过“教、学、用”各个学习环节,以引起学生的审美共鸣,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3. 文化润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魂工程
        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以“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


        新疆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开发、建设系列美育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助力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润疆工程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关键。茶道体验课程的开设,通过深入识记茶文化常识、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精髓;通过茶文化的知识学习及茶艺体验将文化润疆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新疆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强化文化认同,“强民族团结之根、铸民族和睦之魂”意义重大。

        三、“茶道体验”美育课程创新思路探索
        (一)精准课程定位:“以美修身”
        毫无疑问,茶道体验课程是一门融传统文化于艺术审美教育,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美育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茶道体验课从课程定位来看属于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该课程积极践行文化润疆理念,追求以文化人、以美修身的效果。课程建设的目标并非培养茶艺师、评茶员等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技师和行业人员,而是通过深入学习及了解中华茶文化,通过茶道体验感受中华茶文化的魅力强化学生人文素养,进而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课程开发、建设、教学全过程中精准定位其课程性质尤为重要。
        (二)整合美育资源:“以美养德”
        《意见》指出“要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就是要用美育的时代价值引领,以地区的资源优势辅助,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核心,勘探、采掘、筛选、加工美育内容与资源,做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高校美育课程不但要强化价值引领,更要在内容上提升学术内涵。因此,茶道体验课程在内容择选和资源整合时,不但要涉及到茶文化的基本内容,如:了解茶史、探究茶知、学习茶道,更要感悟茶礼、修炼茶德,将茶道文化所追求的生活美学融入课程内容体系。此外,还可以结合地区优势与特色,融入少数民族地区饮茶习俗与奉茶礼仪,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让美真正融入生活、融入人心。
        (三)创新教学模式:“沉浸于美”
        茶道体验课教学涉及到茶文化理论知识的讲授、茶艺操作流程的展示与操练等多种教学任务。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重在体验,即实践操练。“目前,多数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理论教学,无论是鉴赏艺术作品还是学习艺术理论大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大班教学仍是主流,学生缺少真正的艺术体验,理论与实践脱节。” [[2]郭瑾莉.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的改革理路与行动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20(12):54-56.]理论学习是准确实践的前提,茶文化知识的学习意在使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变迁历程,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实践是理论学习的检验。沉浸体验式操练意在让学生领略茶文化之美。
        因此,在教学时长和形式的安排上,严格压缩、控制教师理论知识的授课时间,保证学生沉浸体验的参与度、积极性及实操所占课程时长的比例。
        (四)依托技术平台:“润美于行”
        茶道体验课程除了常规指导方式外,亦可借助教育技术新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对中国茶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在预习、复习环节可以借助慕课、雨课堂等资源平台和钉钉、微信等交互平台,及时完成预留任务、通过录制或精选教学视频资源、上传相关资料等形式提升学生在美育课堂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茶道实践体验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示范、教师展示、小组演练、个人表演等多个环节,观察、模仿、操练、展演泡茶、品茶的技能技巧,从而获得相关基本技能。理论知识部分,教师可以考虑采用茶叶故事分享、视频观看、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提升学习茶文化知识的趣味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积极性。
        (五)课程实践延伸:“美美与共”
        “美育”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教育过程也不只是局限于课堂与教学的单一环节。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有效延伸,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导向,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在高校开始茶道体验美育课程,以小组、班级、专业或学院为单位定期组织中国茶文化知识竞赛,亦可通过多开展茶文化专题的讲座、定期举办茶艺专项展演、组织茶会等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及兄弟院校等茶文化交流活动,推进课程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此外,高校还承担了服务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茶道体验课程的延伸实践:“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传情”既可以增进高校与社区、文化机构的联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也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引领“美美与共”社会文明新风尚的新途径。

        四、结语
        茶道体验课程是一门既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是提高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且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途径。在新疆地区开设茶道体验课程,以其润物无声的形式沉浸与熏陶,以美育人、以美润德,不但是落实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应有之意,更是践行“文化润疆”理念的有效措施。
        茶道体验课程作为一门年轻的美育课程,在课程建设上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式——高校美育课程开发和建设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精准课程定位、与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形成合力丰富课程资源,以多样的实践操练沉浸体验,以信息科技平台辅助教学设计,以审美活动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2020年5月21日致信祝贺首个“国际茶日”的讲话.“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 魏乔.茶道文化与传统武术进高校的现实意义[J].福建茶业,2019(02):96-97.
[3] 丁洁琼.文化认同视域下青海高校民族预科生国家凝聚力培养[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21-126.
[4] 张韶明.从茶道文化透析中国高校审美教育的精神内涵[J].福建茶叶,2018,40(09):241.
[5] 郭瑾莉.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的改革理路与行动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20(12):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