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催熟环境对比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 黄梓腾 叶一诺 指导老师:宋晓花
[导读] 妈妈从市场买回来一大串绿色的香蕉,弟弟想去摘来吃,妈妈赶忙制止了
        黄梓腾 叶一诺   指导老师:宋晓花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  523000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妈妈从市场买回来一大串绿色的香蕉,弟弟想去摘来吃,妈妈赶忙制止了。平时我们吃的都是黄色的香蕉,为什么这串是绿色的呢?于是我问妈妈,妈妈答说,绿色的香蕉还没成熟,我们需要催熟了才能吃呢。我问妈妈怎么催熟,妈妈建议我自己去探究。于是,我就拉上我一个好朋友,去请教科技老师,科技老师便开始指导我们去实验探究多种香蕉催熟方法。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材料:一串绿色香蕉、保鲜袋若干个、毛巾、成熟苹果3个、成熟香蕉3条、湿温度表
        2、香蕉催熟的原理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植物,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我们东莞地区也广泛种植。香蕉要求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35℃,最适宜为24~32℃,最低不宜低于15℃。香蕉怕低温、忌霜雪。
        市面上的香蕉,很多为了运输方便,在未成熟时就采摘下来,销往各地,然后再催熟销售。乙烯能够催熟果实,乙烯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产生乙烯,催熟自身;二是通过外部施以乙烯,例如其他成熟的果实或涂抹化学物质乙烯利等。
        3、对照组法催熟香蕉
        (1)我们将香蕉切成一条一条。切的时候,果柄那里有很多新鲜乳汁留出。
        (2)将绿色香蕉分成七组,每组组别及环境对应如下:

                                     
3、实验过程
每天各组别形态图如下:




各组别每天硬度记录如下:
 
硬度变化过程分析:
        香蕉由生变熟的过程中,皮由硬→稍软→较软→很软,很软后就开始慢慢腐坏。用成熟香蕉和两个苹果做催化剂,并密封,香蕉皮5天后能变较软;用1个苹果做催化剂,香蕉皮7天后能变较软;密封放置室外、不密封放置室内,香蕉皮8天后还没有变软。
各组别每天颜色记录如下:
 
颜色变化过程分析:
        香蕉由生变熟的过程中,香蕉皮颜色由很绿→偏绿→绿中带黄→稍黄→淡黄→较黄→很黄,当颜色很黄后,开始慢慢腐坏。用成熟香蕉和两个苹果做催化剂,并密封,香蕉皮5天后就能较黄;用1个苹果做催化剂,香蕉皮6天后就能较黄;密封放置室外、不密封放置室内,8天后皮还是绿中带黄,无法变黄。
各组别每天黑斑记录如下:
 
黑斑变化过程分析:
        香蕉由生变熟的过程中,香蕉皮的黑斑由小变大,由浅变深。当黑斑又大又深时,开始慢慢腐坏。用成熟香蕉和两个苹果做催化剂,并密封,香蕉6天后出现大黑斑;用1个苹果做催化剂,8天后出现大黑斑;密封放置室外、不密封放置室内,5天后就出现大黑斑。
三、实验结果
        香蕉由生变熟的过程中,皮由绿色变成黄色,由硬变软。当颜色很黄、皮很软、黑斑大且深时,香蕉开始腐坏。第1、2、3、4组室内密封,密封可以让乙烯气体不外泄,并且借助外部成熟果实的催化作用,香蕉成熟较快。第5组室外高温密封,并不能使香蕉较快成熟,反而使香蕉较早出现大黑斑而腐坏,从而催熟不成功。第6、7组室内不密封,乙烯气体外泄,也不能使香蕉成熟,并且较早出现大黑斑而腐坏,无法成功催熟香蕉。香蕉果柄相连与否,并不影响催熟效果。第7天将第3组成熟香蕉用铝箔纸包住果柄,让果柄少挥发乙烯,延缓香蕉腐坏的效果有一点点,但是不明显,可能整个香蕉都能产生乙烯气体。
四、实验结论及收获体会
        香蕉生长适宜温度普遍不能低于15度,最适宜为24~32℃。在本次实验探究中,每天温度较恒定,室内温度26度,室外32度。故室内26度更加适宜香蕉催熟,晒太阳高温并不适宜香蕉催熟。实验期间,室内室外湿度都较低,分别为44和28,比较干,密封可以增加湿度,所以密封也是催熟香蕉的有利条件。
        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催熟香蕉应该根据当地的温度、湿度条件,选择适宜的环境,适量使用催化物,才能较成功催熟香蕉。不能不考虑当地环境条件,人云亦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