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谢源1、余杨2、尹华强3、夏宏钟
[导读] 面对全国各高校都采取严格疫情防控措施,来自不同国家留学生,
        谢源1、余杨2、尹华强3、夏宏钟
        (1、2四川轻化工大学国际学院 四川自贡643000;3宜宾市临港公安分局,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面对全国各高校都采取严格疫情防控措施,来自不同国家留学生,因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障碍更加明显体现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这给疫情防控及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挑战。本文旨在以疫情防控为背景,分析留学生在语言、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表现的跨文化交际差异与障碍,探讨如何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期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助力留管工作。
        关键词:疫情;留学生;差异与障碍;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9年12月,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2020年1月起,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通知,各高校快速响应,有力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及任务。
        高校是一个复杂社会组织,校内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密集,流动性强、人员接触面广等特点,致使突发疫情给高校管理带来更大难度。面临疫情突发,来华留学生比平日表现出更突出跨文化交际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行为、思想等方面,使留管人员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同时,促使大家思考如何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疫情爆发与境内在校留学生情况
        笔者所在学校疫情爆发时高度重视,立刻做出响应,启动《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因疫情大规模爆发时间处于寒假,加之临近春节,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已回家。外国留学生因经济等原因,没有“春节”这一节日习俗,多数选择留在校园。
        疫情爆发初期,留校留学生三百多人。疫情爆发一周后,申请离校回国的留学生急剧增加。2020年1月底,有40多名留学生申请离校回国。寒假疫情期间留校的中国学生仅仅几十人,由各个学院负责管理。对于留校的260多名留学生,其管理工作由国际学院负责,仅比较数字即知其难度之大。相较于中国学生,外国留学生由于存在文化差异,其管理无疑更加复杂性和难度系数。加之疫情突发,留管人员和老师需要更加关注重视,
二、疫情防控期间留学生表现出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的人展开的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双向性特点,由于跨文化交际双方在文化背景、语言文字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存在一定的障碍(邢欧,2018)。
2.1语言方面所表现出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来华学习生活面临各类文化差异,语言上的障碍是最直接也最显著的表现。语言表达反映思维方式、价值观,而外界环境、新的文化输入也能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留学生在交流上的跨文化交际差异和障碍。
        留学生在校封闭管理期间,特别是一月下旬疫情爆发时,只能在寝室通过电子设备获取外界关于新冠疫情的信息。随着在校封闭时间的延长,学生心理压力和不安感增加,其对新冠疫情的认知会产生偏移或解读错误。例如,最初在各界未对病毒做出及时调查时,新冠疫情是在中国武汉爆发。一些外网发布的消息里出现“武汉病毒”、“中国病毒”等字样。留学生看到这些还未下定论就恶意抹黑的“定义”和一些虚假视频的渲染“煽风点火”,便会在日常交谈中说出上文中带有文化冲突的语句。还有留学生反映,外出购买口罩时向路人询问药店时被路人拒绝,回校和老师抱怨说:“街上没有一个人跟我说话,他们都完全不理我,直接绕开我,他们觉得我有病毒!” 在疫情背景下,环境因素的变化为跨文化交际增添了困难,上文引语便体现了跨文化交际差异及出现的交际障碍。
2.2行为表现方面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行为表现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在武汉“封城”后,全国人民高度配合,严格防控。这对经济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对疫情防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他们对于个人和群体的观念和想法与中国截然不同,人们崇尚自由,个人主义明显,大小聚会照样参加。如同笔者所在学校,封闭管理期间,依旧有留学生三两聚会,忽视防疫规定进行群体运动,如:踢足球、打篮球等。起初某些国家政府也没有明令戴口罩这一防疫措施,下达口罩令后,公众不予理会,认为这侵犯了个人自由,甚至游行抗议反对这一决定。
        疫情爆发初期学校向在校留学生分发口罩,强调口罩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但有留学生坚决不戴口罩,原因是学校封闭管理不可能有病毒;二是戴上呼吸不畅,增加紧张感,影响心态;三是对于他们来说只有病入膏肓的人才会戴口罩。平时留学生之间打招呼往往是热情亲密的,留学生们大多接受的是“接触文化”,特别是非洲国家的同学,他们会拥抱、亲吻脸颊、拍胳膊、握手拥抱等,人际交谈喜欢近距离。因而,疫情防控期间仍有不少留学生不遵守社交距离规定,行为习惯与平日无异。虽然大部分留学生明白新冠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但部分留学生认为学校很安全,无须如此。然而,对于在中国学习生活超过一年的或是更久时间的留学生,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遵循相关疫情防控措施及要求。他们对新文化的熟悉度增加了,适应新文化的能力更强,对于疫情这一突发情况,身心都能更快地适应。
2.3文化价值观方面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文化差异上升到文化冲突,文化价值观上的冲突间接地导致了以上留学生在语言及行为方面产生的差异及障碍。首先是文化差异中常常提到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性格、独立,注重隐私,以个人为主,从个人出发;而集体主义则是强调集体的利益,以集体为中心,以集体为一切决定的出发点,此次武汉“封城”便是体现之一。
        其次,对于疫情管控措施的遵循体现规则、命令等的遵守与否,即不同文化中对权力距离的体现。偏好小权力距离的文化相信,缩小社会或阶层不平等、质疑或挑战权威人物、减少等级结构以及仅为合法目的使用权力的重要性;偏好大权力距离的文化相信,每个人都应维护合法的秩序,当局的行动不应受到挑战或质疑,层次结构的不平等是合适的、有益的(王然,2020)。留学生在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常有不遵守防控规定的情况发生,而我国民众普遍对疫情防控规定及相关意见措施都相对遵守,使得所有的努力能够更快地看到成效。


三、跨文化交际问题给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措施
3.1 来华留学生文化背景不尽相同,语言交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也有差异,必然是对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疫情期间的种种情况也反映了平时学校中管理留学生工作上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语言方面,因为文化差异可能在交流上与老师或管理人员产生误解、冲突;其次为制度方面,无法适应中国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制度。留学生习惯自我管理,对于学校的要求使他们感到约束,无法遵从相关制度,导致管理难度增加;其次是行为方面,可能自己认为可行或没有问题的行为,在中国确是不符合规定的,进而引起文化冲突,管理人员需要介入处理;最后就是观念上,观念会影响总体的内外表现,并且观念最难以改变。因此,对于如何通过培养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解决跨文化交际冲突,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2正视文化差异,多渠道引导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来华留学生在来华留学之前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因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学习生活,所以提前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习俗等,对中国的文化背景有一个全面大致的印象是非常有必要的。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可在寄送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寄送一些关于中国及当地文化的宣传册等,供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概况、历史、现代文化,将就读学校的环境、条件、当地的天气、饮食、风俗等,也可以提供一些网址,给予来华留学生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为留学做好心理准备。
        开学时可通过新老生交流会来调动培养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意识。例如,选择几名来华留学生新生们分享自己以后在中国学习生活的计划和想法,而其他的老生可以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会遇到的障碍等。让留学生们理解文化差异,在预知冲突的过程中开始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积极面对并体验新的文化。
3.3增强管留管人员和教师跨文化交际意识
        首先,留管人员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对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其要求留管人员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欢迎各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也要主动理解、包容这些多元文化的存在,并做好可能面对文化冲突的准备。比如,外国留学生对于规章制度的服从性不高,一直以来都是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难题。在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让来华留学生群体知晓理解相关条例,通过入学教育,从与留学生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宣讲。考虑到初到新环境,语言差异明显,为帮助新生更好地学习这类规章制度,可利用以法语、西班牙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翻译成相关语言,同时对可能难以理解的方面多加解释和阐述,主动帮助留学生们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更顺利地在华生活和学习。其次,通过使其参与管理工作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配合,代入自身以了解中国学生在学校是怎样做的,让自己逐渐适应这种校园文化。经过疫情这一突发情况,在已知会发生的一些冲突后,以后的管理中可侧重提及各类突发事件,向留学生们强调应当注意的方面,预先了解以缓解发生时可产生的冲突。
        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教师也需要积极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思维,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对于留学生教育而言,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语言差异对交流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留学生在课堂之外,大多还是和本国同学在一起用英语或母语交流,所以教师在紧抓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利用课堂时间为留学生们创造多元化的语言环境,让留学生们将自己的亲身体会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反过来更积极地更有兴趣地学习汉语,同时根据留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情况及相关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在尊重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还应当增加耐心,与留学生多沟通。从心理方面给予适当关怀,以便留学生更好地突破跨文化交际障碍,适应在华的学习和生活。
3.4开展多样留学生活动,丰富文化体验
        参与不同活动能够使留学生沉浸式体验和感受中国文化,同时自然地开展交流。课堂以外时间对于来华留学生十分重要。组织各种活动,调动留学生们参与积极性,能够营造更良好文化交流环境,减少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冲击和不适。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留学生参与的汉字听写大赛、与各个社团举行的文化体验活动(彩灯制作、采茶等)、与各学院较量的各类体育比赛(排球赛、足球赛、网球赛等),不仅能够锻炼语言能力、帮助减少语言交际障碍,还能促进文化间的融合,增强留学生的归属感,更快地适应新文化环境。
        疫情期间对于线上平台运用也给予了我们启示。当今互联网可以缩短空间上的距离,因此充分利用线上资源,通过线上创造文化体验交流活动,也能够使留学生换一个角度了解文化,并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对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各高校对于留学生教育的重点之一。来华留学生普遍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从疫情期间留学生相关表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可能出现这类差异、障碍的原因,同时探讨对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留学生自身、管理人员及教师、活动的组织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思路,希望能够对未来提高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马小红,黄拥军,胡阳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留学生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M].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20.
[2] 王然  跨文化视角下的疫情防控措施及实施效力———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M].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20.
[3] 王颖杰,赵琪玮,刘洁,王海燕,金淼,雷亚静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对策——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M].海外英语,2019.
[4] 邢鸥  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M].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5] 张田田,柳承吟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初探 [M].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
[6] 周倩  文化差异给留学生管理带来的挑战与应对 [J]. 智库时代,2018(12):112-11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EB/OL]. [2020-06-07]. http://www.scio.gov.cn/ztk/dtzt/42313/43142/index.htm


[本文系四川省地方高校国际教育创新发展改革试点(G5-15)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源(1993-),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留学生管理工作。
          余杨(1984-),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工作。
          尹华强(1967-),男,四川宜宾人,大专,宜宾市公安局临港分局警官。

* 通讯作者:夏宏钟(1965-),男,四川仁寿人,四川轻化工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教授,四川省地方高校国际教育创新发展改革试点(G5-15)项目主要研究成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