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研学旅行的实施困境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文中成
[导读] 中学研学旅行这种教育方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文中成  
        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初级中学  444199
        摘要:中学研学旅行这种教育方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学校组织的、以全体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颖的课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收获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但实际上,中学阶段研学旅行的教育活动并未深入教学,以下内容将具体分析中学研学旅行的实施困境,结合中学阶段教学特点探究落实中学研学旅行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学研学旅行;实施困境;有效对策

引言:现如今,教育部门提高了对中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要求,研学旅行作为立足于德育基础上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德育教学高度结合,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综合发展。早在2016年国家教育部门便出台了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机制之中。为进一步发挥研学旅行对于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作用,中学老师和学校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学研学旅行的各项事宜、探讨如何落实研学旅行。
一、中学研学旅行的实施困境
(一)研学旅行资源不足
        实施研学旅行教育的前提是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但从目前来看,现有的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有限、暂时无法支撑研学旅行的开展。首先,研学旅行需要学校具备完善、先进的硬件设施,比如:大型研究基地、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学校已经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但中学很少有学校具备大型研究基地,缺乏研学旅行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学旅行的开展。其次,研学旅行主要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补充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但现有的研学旅行教学场所并不多,很大一部分研学旅行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利用,研学旅行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很难得到提升,以至于研学旅行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1]。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学老师面对如此匮乏的研学旅行资源很是束手无策,即便是有开展研学旅行教学的心思,也很难付出实际行动,使得研学旅行陷入困境。
(二)老师素质能力不够
        开展研学旅行的教育方式涉及两大主体,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两大主体的情况无疑会影响研学旅行的质量。研学旅行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研学旅行更加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的结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与理解所学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具备过硬的教学素质与能力。但由于研学旅行还属于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中学老师对研学旅行的了解和研究并不深入,以至于老师这方面的素质能力比较薄弱。首先,研学旅行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之中,部分老师在创设情境时侧重点发生了偏离、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为目的,以至于研学旅行的作用并未被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也丧失了原本的意义。其次,一部分中学教师对研学旅行存在误解、对课程教学的认识不足,影响着研学旅行的正常开展。另外,研学旅行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与老师的积极性有着必然联系,不少老师忽视了研学旅行对教育学生的作用,再加上日常教学工作的压力,对待研学旅行比较懈怠、积极性不高,也使得中学研学旅行陷入困境。
(三)学生思想意识淡薄
        学生是研学旅行教育的直接受益人,学生对待研学旅行的态度和思想意识也直接影响着研学旅行的质量和效果。从现代中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中学生对待研学旅行的看法主要有三,一种是认为研学旅行十分新颖,一种是认为研学旅行的本质是“玩乐”,一种是保持中立的看法。认为研学旅行十分新颖的学生,在实际研学旅行过程中会比较积极、收获也比较多[2]。认为研学旅行本质是“玩乐”的学生在思想意识层面并未摆正对研学旅行的看法、对研学旅行的教育活动存在误解,在参加活动时积极性不高、收获也不多。

之所以会有学生对研学旅行保持中立的看法,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不高、无所谓老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开展教育工作,会选择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知识。由此可见,中学生对研学旅行的看法并不统一、整体思想意识比较淡薄,以至于研学旅行活动的教育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得中学研学旅行陷入困境。
二、打破中学研学旅行困境的对策
(一)科学整合课程资源,保障研学旅行可行
        为帮助中学研学旅行摆脱困境,首先需要解决研学旅行资源不足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方式对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保障研学旅行的正常开展。首先,校方应当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研究基地以培养中学生的研究精神,这种做法对于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和长远发展十分有利,同时也可以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其次,老师应当积极寻求校方的支持和帮助,不断挖掘学校附近的研学旅行资源,并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将研学旅行资源与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补充教学内容,让研学旅行变成一件切实可行、对学生有帮助的事情。最后,校方还可以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可以与其它中学联手开展研学旅行,也可以寻找企业、度假村进行合作、共同打造研学旅行教育,全面保障研学旅行的可行度,尽可能将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二)补充老师能力培训,确保研学旅行质量
        现阶段中学老师的素质能力水平影响着研学旅行的正常开展、影响着研学旅行的质量,为帮助中学研学旅行摆脱这一困境,还应当补充针对老师能力素质的培训工作,进一步中学保障研学旅行的质量。首先,学校应当从思想意识和素质能力两个方面分别对老师进行培训指导,在思想方面摆正老师对研学旅行的看法和认识,在能力方面提升老师开展研学旅行教育活动的能力[3]。其次,老师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的帮助,多看、多学,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观看金牌教学视频,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与此同时,老师应当提前做好研学旅行计划、制定紧急事件预案,以免面对突发事件时束手无措,在保障学生和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研学旅行教育,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提前沟通,从而进一步提升研学旅行质量。
(三)个性设计研学旅行,顺应学生发展实情
        中学生正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老师应当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实情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研学旅行也不例外。而且现阶段学生对研学旅行教育的思想意识比较淡薄,为帮助研学旅行摆脱这一困境,中学老师有必要对研学旅行教育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让学生扭转对研学旅行的看法与认识,进一步提升研学旅行教育的实效性和意义。首先,在选择研学旅行场所时需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程教学需求进行定夺,学生便会提高参与研学旅行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在设置研学旅行课程安排时,老师需要充分考虑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提高课程活动的趣味性,也可以寻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导作用。在研学旅行教育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自己对研学旅行的看法,以便于老师科学设计以后的研学旅行活动和课程教学活动。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分析可以得出,研学旅行的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了学习与旅行,兼顾了德育与素质教育,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在开展研学旅行时,老师应当充分考虑计划是否可行、是否符合中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课内外教学资源是否可以有效整合等问题,确保研学旅行的可行度。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研学旅行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相信研学旅行经不断完善之后,定能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英. 研学旅行在农村历史教学中的困境与对策[J]. 文化产业, 2019, No.128(07):66-68.
[2]彭尧琦. 贫困县中学生研学旅行项目实施的困境及其超越[D]. 2019.
[3]孙雪真. 农村学校研学旅行的实施困境及其破解[J]. 林区教学, 2020(1):118-121.

作者简介:文中成,生于1970年1月,男,汉族,鄂,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校长,教育管理研究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