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吐尔逊娜依·吾买尔
[导读] 道德与法治内容是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关注内容
        吐尔逊娜依·吾买尔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小学  831200
        摘要:道德与法治内容是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关注内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是将能力。所以,从小学生自身发展情况来看,开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准则,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概念。如今的小道德与法治老师要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和理念,运用科学教学手段创设高效课堂,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前言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初始时期,也是自身基础能力和综合素养养成的黄金阶段。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老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因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义务,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综合素养,所以小学教育中要重视此学科的教学意义,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构建高效课堂环境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老师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度钻研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立足当代小学生的学情特性,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领域,提升小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充分体现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我是小学生啦》为例,此单元是小学生开始接触此学科的初始阶段,分为开开心心上学去、拉拉手,交朋友、我认识您了、上学路上四方面。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教材内容表面含义,还要考虑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层面,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基础习惯和行为标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自理能力,充分发挥出本学科的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方式。
二、引用生活教学素材,构建高效课堂环境
        现阶段,从小学道德与法治编排的内容来看,教材内容基本都是以小学生的生活视角编写,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让学生快速容易。

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是适当引用生活教学素材当做辅助教学工具,以此来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新知识和技能,达到情感共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为例,老师在备课时可以搜集传统节日中秋节各地的风俗、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生活化的事物,然后造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备课时搜集的生活化的事物播放给学生观看,课件播放后问学生:“同学生,刚才视频包含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与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有关?”学生们会回答:“中秋节”,老师继续问道:“有谁知道中秋节,大家都什么?”这时有的学生回答吃月饼,有的学生回答猜灯谜,还有的学生回答全家团聚,等等。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将学生的回答总结,向学生详细讲解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让学生对我国这一传统节日有一个清晰认知,知道了中秋节代表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逐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整堂课都充满激情的在学习,不仅提升老师的讲课效率,也让学生更容易吸收本堂课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适当发挥榜样力量,构建高效课堂环境
        小学生由于思维、心智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原因,自身所具备的明辨是非黑白的能力十分有限,对于很多事物缺少客观性的判断能力,在一些思想行为方面更趋近于本能的模仿。通常情况是在家里模仿大人,在学校就模仿同学和老师,所以老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老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知道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将其利用好引导学生自觉模仿,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习实践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准则。
        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我能行》为例,老师以本课为基础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活动内容让学生模仿老师讲解这堂课,让学生在课下预习这节课,搜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然后在课堂上做一个小老师向全班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学生参与活动中可选择自己完成,也可以选择合作完成,老师只是给予学生一些环节中的意见。通过这样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会老师的角色,明白老师的职责和义务,之后更加努力学习回报老师,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结语
    总之,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现代化意识和创新元素融入教学体系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规律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环境,让学生从中能够感受到学习此学科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进一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0,(38):147.
[2]仲从元.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方式探究[J].科普童话,2020,(22):170.
[3]梁玲丽.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2):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