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化评价方式 促进新时代学生发展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汤伟
[导读]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
        汤伟
        (重庆市垫江县桂阳小学校  重庆  垫江  408300)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特别是在全民抗击疫情期间,信息化平台授课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是,线上教学方式下的学生评价若沿用传统教学的评价模式,将不能充分展现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也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本文主要从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评价内容、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学生发展
                
         一、传统评价方式主要不足
         (一)、评价内容单一。传统的线下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以及技能的熟练状况进行考试考核,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评价内容比较单一,这样的评价方式令兴趣各异、天赋不一的学生具有高度统一发展方向和完全相同的学习行为,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
         (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直以来,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根据考试成绩来衡量学业水平的高低,学伴、家长等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都被忽视甚至被淡忘。通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的接受来自教师的单向的、简单的评价,学生更没有评价自己的权利,这样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和发展,更不能综合的、全面的、有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
         (三)评价模式单一。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学习和评价应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也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评价分离的现象较为突出,多数情况下我们忽视了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更多的是只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即终结性评价,使评价成为在学习活动结束后的一种独立的活动。
         二、探究信息化教学评价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的平台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有效克服学生自卑心理,还能增进亲子感情,有效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有力的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通过优化评价模式,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评价内容
         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内容应该由传统的较多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变革为更多的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由被动接受评价变革为积极的自主多元评价,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评价变革为更多地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
         1.基础知识方面。主要评价学生对信息化平台教学的关键知识点、基本概念的理解过程,不能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记忆力。教师可以通过“问卷网”“问卷星”等调查问卷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实时填答,让老师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知识形成及发展情况,以便教师进行实时的反馈评价,及时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掌握正确的知识结构。
         2.基本技能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兴趣保持、技能运用等情况。如:可以评价他们是否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如何?小组之间分工协作的能力怎么样。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求知欲。
         3.情感价值方面。重点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创新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如:可以评价他们情感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否能大胆开展想象,是否能勇于创新创造;是不是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或方法,是否能主动、大胆的参与学伴间的互评。
         (二)评价方式
         正确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还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互动式实时评价
         实时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之一,及时有效的评价更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参与热情,使其兴趣、能力和成果得到充分展现,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在信息化平台教学中,随着教学平台软件的更新升级,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满足教与学的各种需要。如在使用钉钉直播教学过程中,原来只能由学生单向发起“申请连麦”,不便于教师任意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更新后的平台可以由教师随时指定某生连麦发言,促进学生在平台环境下课堂学习活动中主动积极思考,提高了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的发展过程,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过程评价或调整教学方法。
         2.开放式多元评价
         受教与学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要求,信息化平台教学更需要建立开放式的多元评价,由过去的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转变为学伴、家长等多元化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不便于操作实践,但在信息化、智能化的环境下,就变得非常简单,也便于操作。
         如:由平台定时发布调查问卷,由家长每天对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知识掌握运用、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价;学习小组成员对学伴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预习交流、信息收集与发布、发言交流、课后探讨等情况进行评价。家长和小组学伴之间的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结果均由系统后台自动统计,作为学生的过程评价,最终纳入总体评价。
         3.档案式跟踪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借助于信息化的大数据平台,可以系统分析、准确掌握学生某单方面以及综合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将学生在各阶段、各年级、各学科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情况进行跟踪搜集分析,这也是信息化、智能化环境下的新型学生成长纪录袋,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目前有很多评价软件可以实现此功能。
         如:教师在后台设计好某一知识点的测试问卷,由学生自主进行填答,系统分析学生填答结果,根据学生的答题准确率和所用时间,分析学生的掌握状况;提醒教师、学生、家长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关注和提高,推荐合适的网络资源(如微课),让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对薄弱知识点进行补习。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线上档案”所有学科历年来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比柱形图、曲线变化等直观形象的图形,准确、客观的认识自我的动态变化情况,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
         三、关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思考
         (一)、平台软件有待升级。由于使用对象、学科特点等客观因素,在进行动态评价时,技术支持目前还是信息化平台教学评价的最大短板,加之软件的系统性、操作性有待改进,老师、学生及家长参与评价的规范性不强。
         (二)、评价方式有待完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在评价中应各占多大比例还值得探讨。另外,一些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无法准确定性;定量评价中哪些指标可以优化,它们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占多大的权重,还值得思考。
         (三)、学生参与有持提高。学生的起点和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在信息化平台环境中的学习评价水平和评价质量有待提高。有些学生不能按教师要求完成学伴互评,内容、表述不太完整和准确。下一步将尝试通过细化任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任务驱动等方式,进一步改进评价模式,获得较好效果。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将赋能教育评价,使教育评价能更好的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信息化平台教学的评价摸式作为新时代、新技术、新环境下的崭新的评价模式,已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和吸引力,但还需要整合研究教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综合考虑网络技术、网络课程建设、教学效果评价等因素,并且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环境下评价的作用,也将创造更好的、健康的未来教育生态,为学生自主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邓艺.对学生在线上线下结合的阅读学习模式的有效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2]吴文婷.浅析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评价[N].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3]叶晓文.对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绩效的评价探索[J].中小学电教.2006年0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