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兴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滩镇小学校
摘要: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是生与死的离别,人间最伟大的情感是母子之爱。作者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前没有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在母亲逝去后终于成长了,用沉甸甸的笔写出了母亲的大爱以及自己追悔莫及的心情,来抒发对母亲的思念,唱出了人世间最深情的告白。
关键词:母爱、忏悔、深情、告白
一、伟大的母爱
雨果:“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诚然,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慷慨、最无私的一种感情。
史铁生在20岁左右迎来了生命中最大的打击——双腿瘫痪。可以想象,在人生最美好、最华丽、最富于梦想的生命历程中,在一切刚刚开始,正准备大干一场时,作者美好的理想刚刚扬起风帆,却戛然而止了。他不能跑、不能跳,连最基本的行走都不能进行,诗和远方成为了海市蜃楼。他怎会不悲伤,怎么会不消沉?以至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所以在文章开头,作者极力描写了自己暴躁的性情,他可以无缘无故地砸坏东西,甚至听到甜美的歌声也会发脾气,此时作者正走在崩溃的边缘,脑子里随时都有自残的念头。所以文中有“捶打自己双腿”的描写,口中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作者此时心情的低落可想而知。面对作者如此糟糕的状态,最担心他的人自然是他的母亲。在作者发脾气时,她并没有责怪阻止史铁生,也没有语言上的劝说,而是悄悄地躲开,但又不是放手不管,在一个我看不见的地方躲起来,观察着我的一举一动,害怕我自寻短见。此时作者尽情发泄着心中的负面情绪,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母亲心情又如何呢,难道母亲此时不是肝肠寸断吗?她看着颓废的儿子,心里更是难受,更是伤痛,也一定是走投无路,但她不能表现出来。她安慰儿子道:“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其实,这句话已经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母亲的身体也并不好。母亲口中虽然没有说,但心里明白,自己的病情比儿子更严重,也许将不久于世,所以才说出了与儿子生死一起的话。然而当时作者沉浸在自己糟糕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当然没有细心领会母亲这句话的意思。他母亲虽然病重,但并没有告诉儿子,怕影响悲催儿子的心情。母亲既要承受自己病痛的折磨,又要担心儿子会自残,这是多么大的压力,多么艰难的生活。但母亲并没有被击垮,不是因为她坚强,而是要照顾儿子生活的信念坚定地支撑着她,她希望儿子不管遭受了多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地活下去,所以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想通过看菊花来缓解作者的焦虑心情。当母亲近于“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时,我们可以看见一位伟大的母亲,全然没有把自己肝病放在心上,心中只有儿子,这是人间最无私的爱,而作者却浑然不知。母亲在我同意去看菊花时,“母亲竟然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并说那就赶紧去准备准备”,可以看出,一件小事,竟然能让母亲如此高兴。那是母亲看见了我的转变而高兴,此时她心里只有她那有病的儿子,全然没有了自己。
母亲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可以看出母亲临死时没有疾病折磨的痛苦,只有死不甘心的挂念,除了母亲,谁会有这伟大的爱。
二、最痛心的忏悔
本文除了母爱这一线索外,还有就是作者痛心的忏悔。
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在前文极力描写自己只顾发泄脾气,不管不顾;以及母亲悉心照料自己,是为了表达作者无法挽回的忏悔。
作者遭遇厄运时已经是成年人,却没有成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无情地消耗着母亲的爱。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母亲的死与自己有脱不了的关系。自己身为人子,却没有尽到儿子的孝顺,所以文中流露出责怪自己不是一个合格儿子的自责之情。忏悔之情是隐藏在对母亲爱的描写之中的,特别是母亲爱我的细节描写里。比如,“当我看窗外落叶时,母亲挡在窗前”;当我答应去看菊花时,母亲高兴得手足无措;在无意间说到“跑”和“踩”这些字眼犯了我的大忌时,好像犯了错的孩子。这些在表现母爱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没有去关爱一下母亲憔悴的脸色,以自我为中心,乱发脾气,不管母亲感受的深深自责。
所以文章最后,作者在明白一切后,他终于去看了北海的菊花,但这次并不是一直照顾他的母亲推他去的,而是他的妹妹。作者最后去看菊花,明显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缅怀母亲,完成母亲的心愿——一直念念不忘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母亲希望通过看菊花来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我生活下去的勇气,母亲无私的关爱是激励我活下去的理由,如果我还要自暴自弃,那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所以作者最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文章中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得”。母亲未说完的话是什么?那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一段中最后一句话“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作者带着对母亲的爱,对自己的恨(恨自己的无知和自私),完成了此篇文章。所以此篇文章,爱恨交织,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忏悔!
三、最动情的表白
统观全文,以情感为暗线,以秋天看菊花为明线,双线交替。既有母亲关心我、鼓励我活下去的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母亲对儿子最深情的告白;也有我自责的忏悔,对母亲不管不顾,肆意消耗母爱的后悔。通篇我没有对母亲说过一句感谢的话,但我用实际行动(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对母亲进行了回应。只要我去看了菊花,只要我好好儿活下去,相信母亲在天堂会微笑的。所以作者对母亲的告白不是表现在语言上而是落实在了行动上,这是儿子在母亲死后的大彻大悟,也是儿子对母亲告白的最深情回应。如果我们读到了这对母子最动情的表白,我们没有理由不抚案叹息。
参考文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教科书
史铁生散文精选,增订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