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原
韩国国立群山大学 54150
摘要:在19世纪,真实主义歌剧在意大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的代表作品《Voi lo sapete》独具特色, 成为当时的经典作品,并得到了流传及发展。通过对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艺术表现特色进行把握,有助于对作品的特色进行把握,从而为歌剧咏叹调表现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指引。本文对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艺术表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作品的音乐要素进行把握,加深对歌剧咏叹调的深入学习及认知,加深对歌剧咏叹调的学习及理解。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艺术表现;演唱处理
前言: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马斯卡尼的代表作品,从该作品整体的艺术特色分析来看,表达了主人公桑图扎在未婚夫背叛自己后的伤心、愤怒、无奈等复杂的情感。从《Voi lo sapete》咏叹调的结构来看,表现出三段体结构,分别为旋律曲折、变化有序,e小调为主要调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变调和离调。通过利用咏叹调对主人公的内心复杂情感进行了体现,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有效地演绎。
一、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演唱背景分析
在对歌曲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艺术表现分析过程中,要注重结合艺术作品的演唱背景,对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艺术内涵进行有效地把握,从而对咏叹调的艺术表现做好把握。联系《Voi lo sapete》的背景来看,讲述了青年士兵图里杜在退役后,看到了昔日恋人洛拉已经嫁给了车夫阿尔菲奥做妻子,图里杜无奈将感情寄托在了桑图扎的身上[1]。但桑图扎却发现洛拉与图里杜旧情复燃,从而心中极其的痛苦。在复活节当天,桑图扎和洛扎一起去教堂参加礼拜,折让桑图扎伤心欲绝。最终,桑图扎向图里杜的母亲和洛拉丈夫揭发了二人的私情。《Voi lo sapete》反映了桑图扎在知道爱人背叛后,痛苦、无助地向图里杜母亲倾诉时所唱。《Voi lo sapete》咏叹调的旋律如泣如诉,在演唱过程中,联系故事背景,要把握《Voi lo sapete》中表现出的无奈、痛彻心扉的哀叹情感做好把握,从而对桑图扎爱恨交织、失望与柔情交织的矛盾心理进行有效地体现[2]。
二、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创作特点分析
联系歌曲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创作特点,把握其结构层次,能够对《Voi lo sapete》的艺术表现特色进行把握,加深对歌剧咏叹调的深入理解。关于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创作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结构层次分明
在对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创作特点分析过程中,要注重对其结构进行把握。《Voi lo sapete》的结构层次分明。其中,第一乐段为1-44小节,为三重复乐段。在情感表现上,注重突出激动和悲伤地心情,并且第一乐段为后面的歌剧表现进行了铺垫,对整首咏叹调的感情基调和情绪进行了体现[3]。结合《Voi lo sapete》的曲式发展特点来看,前奏之后分为3个单乐段,第一个单乐段为11-22小节,以平稳的情绪对图里杜当兵之前的感情状况进行了表述,这一节中没有大跳,强弱对比也不突出。第二个单乐段为45-61小节,从旋律上来看,增加了休止符,在感情基调上呈现出逐渐增强的特点。第三单乐段为62-79小节,并且从63小节开始,逐渐转为E大调。
在乐段特点上,由大量的乐节群构成,并且通过利用不断的离调和大小调调性转换机制,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停止。
(二)旋律变化的再现
从《Voi lo sapete》的旋律变化情况来看,从咏叹调的整体来看,前两个乐段的创作使用了级进音程和纯五度下行音程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一种“哀叹”的旋律,表现了主人公桑图扎内心的痛苦与无助。第三乐段安排上,主要采用了模进及大跳的方式,对主人公激动的情绪进行了表现,并突出一种情绪的冲突性和矛盾性。在《Voi lo sapete》创作过程中,注重以动机贯穿于整个咏叹调。在整体旋律设计上,注重利用不断变化的方式对桑图扎的忧愁、哀怨及愤怒的情绪进行展现。通过对旋律变化的再现,对《Voi lo sapete》的主题特色进行突出,使全曲的风格得到了有效地统一[4]。
(三)伴奏织体呈现出多变的特点
从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艺术表现特点来看,在第三节的设置上,伴奏织体多变。这一乐段的设置,注重对桑图扎和图里杜之间的故事进行表现,突出一种叙事风格。作者在对这一段曲调编写过程中,注重采用了连贯清晰、与歌唱声保持一致性的伴奏织体,从而使旋律线条进行清楚地凸显。结合第三节的设置特点来看,通过利用代表性的旋律转入到伴奏声部,并且配合着歌唱声,对休止的间隙进行填充,并对主人公心底的呐喊进行体现,从而实现了歌唱声部与旋律的有效融合,使咏叹调的表现力和表现效果得到了有效地提升。从第三节的第二乐段的伴奏织体变化情况来看,高音声部以整齐的柱式和弦为主,并且到了低声部的时候,则变为了简单的旋律线条,从而对音乐的整体风格进行了有效地渲染。在这段歌词设计过程中,注重以桑图扎的角度对情敌罗拉的心理进行分析,从而利用伴奏织体对人物愁忿的内心世界进行展现[5]。到了曲目的第三乐段,将左手改为了八度音程加琶音的伴奏织体,右手保持和歌唱声部相同的旋律线条,从而对再现段的特点进行体现。这一段的情绪逐渐加重,对主人公桑图扎痛苦的心理特征进行体现。
(四)和声部分进行了丰富
结合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艺术表现特征来看,对和声部分进行了有效地处理,注重采取持续音、意外进行的方式,使和声部分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通过做好和声部分的有效处理,提升了《Voi lo sapete》的艺术表现力,使咏叹调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进行有效地体现,使整个咏叹调的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对和声部分进行有效地丰富,使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情感内涵进行有效地展现,使人们在对《Voi lo sapete》欣赏时,能够对咏叹调的音乐情感因素进行把握。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结合歌剧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艺术表现情况来看,从曲目的背景以及音乐段的设置情况来看,注重利用咏叹调对歌剧的情感内涵进行有效地体现,从而借助于音乐欣赏,对《Voi lo sapete》的艺术内涵进行有效地感受。通过把握歌曲咏叹调《Voi lo sapete》的艺术表现力,实现对歌剧内容及内涵的深入解读,更加有效地把握歌剧咏叹调的情感内涵,加深对歌剧咏叹调内容及内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盛文峰.歌剧唱段与艺术歌曲创作特征比较分析[J].当代音乐,2017(03):57-58.
[2]常毅敏.咏叹调《我心永爱》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J].当代音乐,2015(07):73-74.
[3]王涛,线颖莹.西洋歌剧咏叹调的演唱特点探讨[J].黄河之声,2015(02):46-47.
[4]王文武.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艺术特色差异性研究[J].艺术研究,2013(02):56-57.
[5]秦北涛.歌剧咏叹调与宣叙调艺术性之刍论[J].艺术评论,2012(08):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