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网络背景下爱国主义涵育功能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 张丹 指导教师:孙钟伟
[导读] 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贯彻落实好“爱国主义”学习教育
        张丹 指导教师:孙钟伟
        西安工业大学
        摘要: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贯彻落实好“爱国主义”学习教育,既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网络时代的特征进行研究,以及对爱国主义的内涵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大数据网络背景下爱国主义涵育功能的特征以及其在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中的价值体现。本文以互联网为载体、借助数字工具摒除大数据负面效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奠定思想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涵育功能,价值体现
1.当前大数据的特征总结
        大数据是指具有一定类型和数量的大数据集。它是人类发展的价值源,也是人类发展境况的记录仪,大数据的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数据规模大、数据流和数据系统动态反应迅速、数据类型多样和数据价值巨大。从复杂性上看,大数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和渠道来源;从速度上看,数据的获得与周转及时高效;从类型上看,大数据主要包括传统的企业数据、机器和传感器数据以及外交数据;从质量上看,数据的价值含量和开发成本是其真正发挥效用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以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已经成为连接当代信息社会的纽带。它也改变了载体,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2.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分析
        “爱国主义”一词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定义,共同观点是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核心是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国家繁荣和根本利益的关心和维护,爱国主义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阶级或群体对爱国主义的评价是不同的。
        同时爱国主义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以乡土、乡情作为爱国情感的出发点,通过各个民族的风俗、历史文化的感染,为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进行奠基,即祖国把“文化、宗教、习俗、历史汇聚成一个信仰的标签,而爱国主义则把这个标签转化为感情。”
3.大数据网络背景下爱国主义的涵育功能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影响着大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但同时对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线交互模式已经在各行业领域层出不穷,遍地开花,以其便利的沟通和广泛的传播性,充分发挥出了大数据网络时代的情感熏陶、正向激励、约束引导与凝心聚力的爱国主义涵育功能。新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增强了人们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识、情感体验和内在领悟,使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使其成为具有教育性、引领性和文化性的价值载体。
3.1情感熏陶
        若论中华民族影响最广、根植最深的精神品质,那必定是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一个中国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精神依托。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内忧外患,甚至差点亡国的灾难,但却始终维系不坠,屹立不倒,正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让我们如春草一般野火燎原,也可春风再生。这种渗透在脊髓中的精神从古延传至今,当下这种爱国主义情怀的外在载体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所释放出的对国家的真挚热爱。如当下我国所建立的学习强国平台,它唤醒了人们对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集体记忆,使人们深切地体悟到新时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关联。
3.2正向激励
        正向激励是对主体思想和行为进行正面引领和激发的教育方式,网络媒体的正向激励功能,是借助网络平台,对人的爱国之情、奋斗之志的精神激励与鼓舞。

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与立功之本,作为一种内在情感,爱国主义具有自主性和内源性。通过红色主义为主题的全媒体面向世界的交互式直播,人们从真实的画面中感受中国的日渐强大,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感受中国发展带给每一个人的内在自信。正向激励功能实现了爱国主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激发了人们在新时代中创新创造的热情,鼓舞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士气。从这一角度而言,网络媒体所蕴含的强大爱国主义正向激励功能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3.3凝心聚力
         爱国主义具有凝聚大众思想的功能,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正是爱国主义的链接,促进了民族的团结,民族的统一,并且可以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进行互帮互助。然而,高度的文化认同和共同一致的情感并非是天然生成的,只有依靠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力使国家的发展进步,以及政策方针及时的进行传播促进各民族人民的凝心聚力、共同创造,才能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爱国主义价值体系。这种全民族的共同爱国情感和意志将汇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这是大数据网络背景下爱国主义涵育功能的最终价值所在。
3.4 约束引导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存在于微博、微信等平台中的非理性爱国声音和行为不断出现,迫切需要对大众的文化观念和爱国行为进进行约束和引导。互联网平台的正向宣传具有促进民众树立正确认知的功能,媒体宣传在民众认知中扮演着认知工具的作用,他从“抉择”上给了大众一个明确的指南导向,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先,当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国家利益为先。同时通过正向互联网平台的引导使人民确立“爱国为荣,害国为耻”的荣辱观。使人们的爱国思想和行为得到纠正,发挥了互联网平台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引导作用。
4.大数据网络背景下爱国主义涵育功能的价值体现
4.1 在学生群体中的价值体现
        在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传播途径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以及时间,空间的阻碍,使得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文化精神方面的形式不在固定于老师课堂教育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搜索自己所想了解的红色史实。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视屏,微博等多种途径去获取资料,这种方式的展现更加真切,新颖,并且有代入感,能增加学生的兴趣,促进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在当代学生体内的驻扎。
        爱国主义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设计,使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各种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和深入的探讨。
4.2在社会群体中的价值体现
        社会群体具有分散性,和层次性等的区别,在复杂社会思潮的干扰下,使部分人陷入了心灵空虚和价值混乱得状态。此时发挥大数据网络背景下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尤其不能放松宣传思想工作这一主线。在全媒体时代中,开启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信息传播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目前最普遍的传播方式便是红色影视作品的影响,目前,红色影视剧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替代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传达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大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他们对爱国主义涵育功能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2017-02-2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228/c1001-29111314.html.
[2] 张春宇.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3):63-64.
[3]周宿峰.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 34.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9.
[5] 蕾娜.网络爱国主义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