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0BE教育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张一然
[导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独立学院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张一然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620860
        摘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独立学院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以学习产出为目标反向指导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本文系统阐述了OBE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应用,分析了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有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对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向带来了深刻变化,这意味着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多类型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尤其是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但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需求之间仍有脱节问题,培养模式趋于僵化,变通性底,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承担了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任的独立学院来说,通过学习OBE教育理念,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的步伐提高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 OBE教育理念
1.1 内涵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也称为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习成果或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重点对学生学习的结果或成果进行有效分析,反过来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评价方式进行指导,以快速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OBE教育理念率先在在20世界80年代的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基础教育中得到广泛追捧,取得了瞩目的成效。OBE教育理念主张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自主学习、相互评价,将教师定义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示范者而非主导者,教师主要负责示范、引导、监督和评价,同时紧密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设计和实施整个教学过程。
1.2 三大核心
        (1)产出导向
    OBE教育模式具有反向设计的特点,即教学设计应以培养需求为起点,由培养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OBE教育模式阐明了培养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需求与课程体系、毕业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又明确了三种“产出”:专业教育产出、学生学习产出与课程教学产出。
        (2)以学生为中心
        OBE教育模式实施的关键点在以学生为主导,即教学内容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教育方法以学生的特点为指导,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重点,在OBE教育理念下,教学模式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学生的需求进行设计并以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
        (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OBE教育模式的显著特点,意思是以产出为导向开展教育评价,使整个教育过程形成动态的改进机制,不断改进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以满足培养需求和毕业要求。

2.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当下独立学院虽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问题上有清晰认知,但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仍然不够精准,未能根据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和地方产业需求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还有部分独立学院尚未理清自身培养目标与高水平大学培养目标的区别,一味追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但又要面对高水平生源缺乏的问题,这就造成了目标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2.2 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
        现今,产业结构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越加明显,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越显著,课程设置朝多元化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十分明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课程结构上,基础知识的比重较高,无法匹配社会产业升级的需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作用不明显。终生学习、实践实操、团队协作等类型的课程设置比例较低,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就业困难,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需进一步优化。
2.3 教学方式忽视“以学生为中心”
        新时代本科教育的教学方式在近年来一直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小班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项目实践教学、报告讲座等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但是独立学院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程度不深,大多流于形式,课堂仍由教师为主宰,学生的中心地位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以灌输为主的方式阻碍的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2.4 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欠缺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队伍的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样的教师可以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但实际上独立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较低,教师实践经验少的问题较为普遍,对产业行业的发展趋势、生产现状的了解不深,因此到此教师队伍难以满足时间教学的要求。
2.5 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意味着教学评价方式也应向多元化转变,但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评价放假仍然比较单一,大多以笔试测验为主,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操作性。

以笔试测验为准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整个学习过程,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的获得,很难真正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过分注重结果性评价还会造成缺乏持续改进的机制,不利于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整体完成度和对标产业需求一致性缺乏有效评价,因而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程度进行个性化评定,导致的后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难以满足。

3. OBE教育理念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建议
        在全面分析现金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OBE教育理念的内涵特点,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 以成果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设置
    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的方向需进一步明确,要区别于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以知识为导向”的内部需求转变为“以成果为导向”的外部需求,紧密切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树立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独立学院应充分挖掘本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精准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发挥好高校的四大职能。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在国内外高校、企业行业间展开广泛调研,加强企业行业、教师校友、学生等多方参与,参照国际标准,科学、合理、精准地设置培养目标。如可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提出详细的目标要求,可广泛覆盖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科基础、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综合应用、批判思维、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生态意识等多方面的具体要求。
3.2 以产业为驱动:调整课程内容、更新课程体系
    为应对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多元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应坚持相互独立且相互关联的原则,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针对理论课程占比较高的问题,应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形成由专业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组成模块化的科学课程体系。并在模块之下,科学地配置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学分占比,应注重对实践教学类、实验项目类和创新类课程的投入,以匹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另外需注意,在培养目标不变的情况下,课程设置应先行一步,针对外部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保证课程体系始终反映新时期学科专业额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在课程组织形式和课程教学内容上也需要优化和调整。独立学院需要更加多元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课堂教学内容,以顺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综合发展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学科间的关联性、连贯性和一致性,用这个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探索能力。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技术支持,打造线上精品课程,引起MOOC等国家化一流精品线上资源,接轨国际,拓宽学生视野。
3.3 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式
        第一,强调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型人才除了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外,还要具备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将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用分析典型案例和创新问题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精神。这样能够有效地使学生更加牢靠的掌握知识,并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重视项目参与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建完成一个与教学相关的项目。通过多类型、多层次、多交叉的实践项目充分挖掘和整理课程资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创造机会支持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作用。组织企业间隙、轮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实践,在实践中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从做中学”,这样产教融合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
3.4 以双能促双师: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需正视教师队伍能力不足的现状,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坚定理想信念、丰富实践经验、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要拓宽教师队伍的视野,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和联系,学习先进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再不断优化激励机制,明确奖惩制度,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实施教师队伍的分类管理,形成一套适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还应加大校内的教师培训力度,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师培训计划,定期召开焦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大赛等。
3.5 以持续改进为原则: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书面考核的方式无法适应当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尤其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无法达成。对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第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和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为准则确定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的设置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个体差异。第二强调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学习过程一定的考核分数。第三多方参与教学评价,抛弃一卷定乾坤的单一考核方式,灵活地利用项目设计、课堂问答、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家长、企业、教师多方参与,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科学。特别要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姜波.OBE: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3(03):35-37.
[2] 李光梅.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及其应用[J].教育评论,2007(01):51-54.
[3] 胡伟 ,张玉金.成果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开发、应用与推广[J].秘书之友,2008(11):26-28.
[4]李坤崇.大学课程发展与学习成效评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5:5-6.
[5]王贵成,夏玉颜,蔡锦超.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及其借鉴[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2):17-19.
[6]凤权.OBE教育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31(03):81-85+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