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教师如何树起群文阅读的航标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詹伟英
[导读] 要想让学生拥有渊博的知识,也应该如蜜蜂酿蜜一样,
        詹伟英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要想让学生拥有渊博的知识,也应该如蜜蜂酿蜜一样,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语文书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课外读物群文阅读活动,演绎好低段语文教师的导向性角色:去芜存菁,择优推荐优秀读物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读好书”;抛砖引玉,好奇心诱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把孩子们引入浩瀚的书海,“好读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孩子们有效阅读,“书好读”;设立阅读竞争机制,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快感,“读书好”。
关键词: 读物   兴趣   批注法   活动
        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味道浓郁的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蜜蜂之所以能酿造甜蜜,是因为它的博采。同样道理,要想让学生拥有渊博的知识,也应该如蜜蜂酿蜜一样,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语文书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外阅读的目标: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如何演绎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导向性角色呢?
一、去芜存菁  择优推荐读物
        我们的家长中,不免存在这样观点的人,认为自己的孩子书看得越多越好,贪多求量。可现在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我们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阅历的限制又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作为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去芜存菁,择优推荐适合他们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优秀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基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幻想、喜欢小动物等等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比较喜欢的图文并茂的经典儿童读物加以推荐,如:绘本。绘本正式顺应了低年级儿童阅读的特点,它色彩鲜艳,构图精美,强烈地吸引着低年级儿童的眼球,能较好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精妙的故事内容还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儿童绘本装帧精美,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引发了儿童对绘本最单纯的审美倾向。儿童还能在近乎轻松愉悦的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中,美好的心灵受到熏陶,正确的生活理念得到树立,孩子们更加自主、快乐、积极地走进绘本之中,从而慢慢地爱上阅读。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逃家小兔》、《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穿靴子的猫》、《妈妈心、妈妈树》、《失落的一角》、《丁丁历险记》等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我也适时地推荐近两年风靡校园的《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去“读好书”。
二、抛砖引玉   好奇诱发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往往听到家长说:“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买书,家中整个书柜中的书不下几百册。可是,孩子只是在书店买的那一瞬间看了个开头,买回家后都没有耐心看下去了。面对这样的情景,我经常时不时地抛砖引玉一下,把孩子们带入书籍的诱惑中去,激发孩子去读完读物。低年级的孩子,几乎无人不爱听故事,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我常常利用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点,声情并茂,娓娓巧讲故事的开头,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的时候,我是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后面的可更精彩呢,要想知道结局,请自己去看哪本书哟!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去读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时,想让她们看完那本书,不再是一件难事。再者,我也时常通过先介绍一本读物的梗概之后,再抽取其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作为诱饵来吊引学生的阅读胃口,学生的角色由原来的被动状态转化为“我要读”的主动状态。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在名著的艺术和魅力的诱惑下,逐渐走上了“好读书”的阅读之路,书柜中的书不会再是以只看开头而告终。
三、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的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在平时的读法上,我尝试着引导学生用“批注法”去读书。每个年级的学生采用“层次性”、“递进式”的读法进行“批注式”读书。一年级的学生要求能圈圈划划新颖的词语、成语、句子等;二年级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成语、精彩的语段能摘录下来;三年级的学生能对于书籍中的一些故事情节,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张开思维的翅膀,进行无限的遐想。如:文中的主人公当时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越到高年级,要求逐渐提高,读书追求“手脑并用”: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逐渐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长此以往,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让学生都觉得“书好读”。
四、竞争机制  享受阅读快感
?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这一点更为明显。如何能让他们爱上读书,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再冠以一定的荣誉称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读书,在活动中读书,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每天早上到校后的晨读时间、中午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语文活动课、班队课,都是我们畅游书海的精神时间,或是开展“介绍一本好书”、“日有所诵比赛”、“诗歌朗诵会”、“词语大连贯”、“猜字谜”、“编字谜”、“字、词、句采蜜本展示会”、“故事会”等一系列生动活泼富有文学气息的读书活动,让孩子们把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天家里至少半个小时的“亲子阅读”,更是一道靓丽的读书风景线。孩子们每周记录下一周的看书内容和心得,一本小小的“阅读存折”,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一学期所看书的本书、页码、心得,更是记载下他们爱看书的好习惯。学期结束,根据积分排名,评出“十佳课外阅读小明星”。清楚地记得,我们班的小朋友,一学期看书大部分同学达到10本以上。照着这样的看书记录,到了六年级100万字的阅读量,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难事。我们班看书最多的一位小朋友,上学期总共看了8980页之多。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为了争得这个荣誉,尤其是最后的几个星期,好多孩子更是飞速地追看课外书籍,有个孩子的奶奶跟我说:“昨天他看了足足5个小时都不肯把书放下,我都担心这样看下去,眼睛都要看坏了。詹老师,您帮我们说一说。”我能劝住孩子让他在用眼半个小时后休息一下再看,但我无法阻止孩子看书的脚步,这不正是我想追求到的结果吗?让孩子们切身地体会到了“读书好。”
    “书籍是积累人类智慧不灭的明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至今,赞美读书的谚语数不胜数。让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低年级语文教师,做好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引路人,把孩子们引向浩瀚的书海,去尽情地遨游。
参考文献:
[1]儿童本位——阅读教学的理性回归[J]. 吕巧芹.  小学教学参考. 2015(28)
[2]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黄润灵.上海师范大学 2018
[3] 绘本阅读提高小学低段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研究[D]. 尹文艳.苏州大学 2016
[4] 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颖.延边大学 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