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婧
江西干部学院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多次强调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如何打造一堂好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是关键。
【关键词】:干部教育 课程 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多次强调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如何打造一堂好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是关键。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党校、干部学院都在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江西干部学院是江西省委组织直属事业单位,这些年一直坚持 “以课程为王”,逐步确立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专题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音像教学等一系列的精品课程。下面以这堂课为例,介绍在课程的研发方面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选题要“准”,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课程的研发过程当中,选题非常重要,选对题目就成功了一半,学院在每门新课的研发过程中始终做到了“三个紧贴”,以“三个紧贴”标准严格筛选课程选题方向,做到方向不偏颇。
一是紧贴党中央最新要求。学院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一切工作自觉对标对准党中央的最新指示要求,促党中央最新理论的落实落地,坚决承担好党中央理论、方针、政策的先行者和教育培训实施者的角色,在课程研发方面,选题时的第一考虑就是紧跟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在开发《雨润井冈千山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井冈山的成功实践》课程之初,我们主要思考的方向是要紧跟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紧贴学员的真实需求。课程研发出来终归是要给学员听的,要想课程吸引人,必须要考虑的就是要紧贴学员的真实需求,真正解决学员工作困惑,为学员提供一定的价值,学员才愿听,培训才有意义。为准确掌握学员的真实需求,学院在每门课程的开发之初都会进行大量的需求调研,通过个别访谈、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途径对学员的真实需求进行精准调研,后期研发团队会针对学员的需求制定特色的课程大纲,在课程中为学员答疑解惑。
三是紧贴自身的特色资源。目前的党性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因此在党性教育事业中保持自身的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学院近年来逐步确立了自己的课程体系,所有的课程都是围绕井冈山精神、立足井冈山资源进行展开,做别人没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课程,立足打造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二、内容要“实”,精雕细琢夺天工
一是素材要真实。在党性教育课程的研发过程当中,有些单位会对素材进行加工演绎,但实际效果很难引起学员的共鸣,因为只有真实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够感动人。因此在研发课程的过程当中核心原则,采用真实的案例素材,不杜撰和进行人为拔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选择《雨润井冈千山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井冈山的成功实践》课程的素材时,大量采访,实地调研,精心选择了真实的案例。
为了说清楚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具体在井冈山是如何落实的,采用了嘉宾左香云自家的故事,他们家有100多亩的毛竹,过去卖毛竹,一根就是十几块钱,后来政府帮助他利用毛竹资源做起来产业,先是把毛竹做笔筒,一根竹子可以卖到50元,现在又改做神山竹筒酒,一根竹子就可以卖到250元,毛竹的附加值上来了,有了这个精准项目,左香云终于脱贫,还成了神山村致富带头人,他还是烈士后代,所以后来被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个案例就很真实,因此让学员有更多可借鉴的地方,所以学员也爱听。
二是细节要落实。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课程的研发过程中同样也适用,在课程内容的打磨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处理,精雕细琢,才能将课程打造成精品。比如在开发《雨润井冈千山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井冈山的成功实践》课程时,对于切入点这个细节,我们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神山村这个小点切入,以一个小山村、一群人的蜕变看整个井冈山、甚至是整个中国的变化,从而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伟大之处,比如要引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开场就用来神山村当地流传的民歌进入,再现了当年贫困的面貌,引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思想的时代背景,生动贴切。这样就避免了开篇直接讲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思想可能会导致的空洞。
三是理论要详实。因为课程最终是要解决理论问题,需要从个性中寻找共性,总结规律。所以课程的内容要有起有伏,对于理论层面的拔高、升华要做到详实、全面,能够为解决学员的困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在《雨润井冈千山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井冈山的成功实践》课程中,重点回答了“为什么全国各地都在脱贫攻坚,而井冈山能够在全国率先脱贫,背后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通过课程前期的大量铺垫最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概括出三点原因:第一,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伟力。第二,彰显了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时代活力。在脱贫攻坚战中,井冈山人民始终坚持用井冈山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我们感受到井冈山精神永不过时。第三,彰显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强大合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形式要“活”,画龙点睛显神通
一是讲“活”课程。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最终的受欢迎程度,为了避免学员对单一的课程呈现形式产生疲劳感,学院也在讲“活”课程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对于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容易枯燥乏味,为了把理论讲清楚又生动有趣,学院在呈现时多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考虑如何用故事引出问题,分析问题,用故事来推进课程,并借助邀请嘉宾访谈、视频资料的播放、现场的演绎、互动交流等多种途径,将课程讲活,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在《雨润井冈千山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井冈山的成功实践》课程中,避免了开设专题课的形式,采用了更加灵活的访谈教学的形式,在访谈的过程中,多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比如把访谈的地点设在了井冈山神山村,在神山村现场讲授当地脱贫的故事给学员更多的代入感,让学员真切感受这个村庄的变化,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接触神山村村民,感受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气神、他们的感受,这些都很好为课程添了彩。
二是用“活”师资。在课程的师资设计环节,把握了一个非常根本的原则,就是教师和嘉宾要有时间,能有空来上课,然后师资人数尽可能的精简,可以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不能费劲研发出一门课,后期讲课嘉宾来不了,也就没有了意义。
三是带“活”队伍。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把队伍带活,形成团队合力,通过每一门课程的研发锻炼团队。比如《雨润井冈千山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井冈山的成功实践》课程脚本反反复复修改了十余稿,课程中共运用了暖场片、领导视察、外国使节考察、一线采访等8个视频,并配以图表和动漫课件,资料详实、丰富,工作量很大,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都是团队精心合作的成果,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通过一堂课程研发凝聚团队,只有把队伍带活,才能把课程做好。
【参考文献】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吴修美(论文范文枣庄市峄城区委党校,山东枣庄27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