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冬水
江西省南昌县武阳中学 330219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学习简易方程等相关知识。因此,本课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有效衔接,开展对方程知识的继续学习。在本节知识教学中,将重点放在符号表示的思想上,加强对学生文字以及数字符号相互转化的能力,也促进学生思维等素养的发展。
学情调查分析:
在本节教学中,面向的群体是七年级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其具有爱玩等特征,对于探究的新知识有着一定的探究想法,而且也愿意接受学习。但是,七年级学生在认知知识方面思考的并不全面,无法以多角度展开思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合适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分析,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思维、观察等能力培养。
设计理念: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注重学生在知识探索中的位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此进行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为学生构建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空间,促使学生积极分析与思考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深化学习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领悟。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为今后自主开展知识探究打基础。
教学目标:
能依据简单的数量关系或问题列方程。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解的概念。学会以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以列方程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引领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达成转化思想的形成。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与生活的关联。在自主学习中强化探究思想,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教学方法:
生活教学、信息教学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在2004年的夏季奥运会中,我国一共获得了32枚金牌。其中,跳水队所获得的金牌是射击队获得的金牌数量的2倍少2枚。那么,射击队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引导:若是设射击队获得金牌x枚,那跳水队的金牌获得量是(2x-2)枚。能够获得一个等式。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这样呈现的式子就是方程。
(设计意图:当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时,学生相较于平时的学习,会更加的积极。也能帮助学生有效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
呈现:5x=0、42-2=40……。
分辨:哪些式子是方程?
练习: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依据问题中的相应条件,分别列出方程式子。
在春节期间,商场开展了大型的促销活动。佳佳的妈妈买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在进行8折计算后,折后价格为72元。
那么,原本的价钱是多少?
……
(设计意图: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多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式子,能够使学生亲自的感知模型化的全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方程这一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被激发。)
二、观察归纳
讨论:观察以上列出的各个方程式子,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式子有着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导:在上述式子中,方程的两边都是( )式,有( )个未知数,指数是( )次,这样呈现的方程才是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有效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概念的建构中形成深刻认知。)
练习:在以下呈现的各个式子中,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
y2=4+y、xy=1……
提问:你能试试写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式子吗?
三、自主探索
引导:在小学学习中,我们已经通过学习明白了让方程两面的值保持一样大小的未知数就是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呢?
交流:引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是正确的就要进行一定的鼓励。
练习:分析以下x的值是不是方程2x+1=7-x的解。x=-2,x=2.
追问:能否写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得它的解为x=-2?
(设计意图:适当的展开追问,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的更为深入。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自主创造的机会,加深学生对概念以及解的理解。)
解题:y-2=8、3y=9
引导:除了以上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式求得方程的解吗?现在计算的方程较为简单,若是出现难度较大的方程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大家就和我一起学习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吧。
四、应用巩固
实验:若是天平的两面同时添加或者是拿走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还会不会保持平衡的状态?
假如将天平两面砝码的质量一起增减一样的倍数,天平能够平衡吗?
归纳:引领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总结等式的两个不同的性质。
解题:通过等式性质解方程。
y-2=8、3y=9
加大难度:8-2y=9-4y
五、总结反思
交流: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未能解答的疑惑?
课后反思:
在本节知识的设计中,我加大了对建模思想的引导。在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构建其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感知数量关系,并组织其总结与归纳。对于刚迈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亲自感知具体数运算向字母运算过渡的这一过程,能够推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同时,在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问题串,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醒,使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深化理解。但是,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还是有着一定的不足,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中将知识有效巩固,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今后,我会依据本节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将课堂更为开放的呈现,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练习时间,使学生及时的将知识内容巩固,强化学生数学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