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韩云峰
[导读] 结合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情况,结合自身的德育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德育工作效果不显著原因
        韩云峰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玉龙湖小学。
        摘要:结合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情况,结合自身的德育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德育工作效果不显著原因,并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方式,希望对推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教学创新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中小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道德教育则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则是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在实际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有效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相应的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里结合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情况,就如何更好地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并将其融入到优秀传统文化中进行相应的探讨。
1 小学德育工作效果不显著原因分析
1.1 重视程度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家长以及教师仅仅重视考试的分数,以及语数外等重点考试科目,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样自然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视实现知识学习以及德育教育的同步发展,这样才能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2 实践的机会太少
        大部分小学都已经开设德育教育课程,但往往在考核方面不予以重视,学生大都是仅仅接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实践指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难以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的实践环节来激发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思考。同时,部分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而不建议教师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德育实践活动,这样也无法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另外,部分小学还不具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硬性条件,这样则造成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内容较为欠缺。
2 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2.1 帮助学生提高文化领悟力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文化教育都停留在表面,难以帮助小学恒弄清楚文化的实质性的内涵所在,难以学会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这样难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我们的小学德育教育课程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渗透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能全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保障有效实现预期的德育工作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则应积极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不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针对我国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来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爱国元素,诸如小说、戏曲、古诗词等内容,从其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浓厚的爱国情怀,这些都是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料内容。通过学生学习这部分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树立良好的爱国意识,从而保障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3 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方式
3.1 模拟真实的文化情景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实现文化情境创设,鼓励学生在良好的氛围进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仅进行文字含义的解释,更为重要则是帮助学生能走入作业的内心世界,借助于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融入到情景教学中,还可以鼓励结合文章片段来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能自主地去探索作者的精神世界,更好地去对于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进行理解,实现良好的德育精神的传达,有利于保障学生构建自身的正确价值体系,实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
3.2 开展心得分享会
        机械化的文字学习只能让学生感到厌倦,长此以往自然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进行学习心得的分享,这样则能更加有效地理解相关文化内容,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化学习中,加以自身的理解和情感而再次进行表达,从而体现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爱,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容易形成学生间良好的互动,实现相互促进,构建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
3.3 融合文化教学和德育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则应实现文化教学和德育教育工作的相互融合发展,教师应积极准备相关的文化活动,保证学生能实现积极阅读有价值的文化读物,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创建读物分享平台,鼓励教师和学生能在平台上进行有意义的文化读物的分享,鼓励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探讨,从而保障学生的文化阅读量得到拓展。另外,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更好地进行情感内容的抒发,构建良好的课堂范围,借助于音频、视频、朗读等多样化的模式,鼓励教师通过有声有形的教学方式来表达德育教学中的抽象难懂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观点的表达和阐述,而教师则应结合学生观点来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一步来思考,从而保障自身的道德体系结构进一步完善。
3.4 开展德育实践
    结合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将优秀文化融入到德育课堂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班级则应积极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融入相应的德育文化内容,讲德育教学工作落实到实处。比如,学校可以在重阳节的时候,组织学生给老人讲故事或者做家务的爱心活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尊老爱好的良好品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有效获得文化知识内容,还应重视德育水平的提升。这种类似的实践活动可以按照每月一次的开展,并要求学生总结心得体会,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实践过程中,广大德育教师一定要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积极关注到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现状,积极在德育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对于全方位推动德育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有效拓展小学生的视野,还能全方位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指明方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德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则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将培养道德优秀的学生作为自身的教育己任,不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能有效地正面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及行为,这些都是我国的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佩红.  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2期.
[2] 江海棠.  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分析[J]. 语文课内外, 2020年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