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明
岑溪市诚谏镇乾厢小学 广西 岑溪 543211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明确,而这一理念则要求教师必须围绕学生需求设计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案,确保学生可以兴致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本文介绍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就是以分组协作式思维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办法,能够提升学生兴趣,凸显小班化教学的精髓,进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学习任务
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有着显著帮助,这也是当前小学教学工作的有效举措之一。尤其是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设定适合的合作小组,能够有效切分课堂与班级,达到课堂内“小班化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认识水平。因此,从教学实践创新角度入手,推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工作发展,必须有合理的方案设计和扎实的举措落实作为支撑,方能提升此类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将小学教学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在课堂教学任务或问题部署下开展小组内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体现“小班化教学”的精髓,同时利于学生们彼此互动交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1. 合作小组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而如何调动课堂气氛,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一直都是数学教师极为关切的议题。在合作小组的推动下,学生们3-5人为一组,能够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展开充分沟通与交流,进而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对于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极为有利,也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 小组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理解能力
小组合作式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整体理解能力,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有着积极意义。通常,数学老师在大班化教学中指出的关键知识点和重点疑难点,不同学习存在理解和掌握的偏差,自然造成相对的差异性。而在3-5人为一个小组的精细化学习氛围中,每位学生都可以更好的理解重要数学知识,形成快速而全面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至为重要。
3. 小组合作学习利于数学教学有效“消化吸收”
通过设立合作式小组,学生们能够在三五一人的小组中就老师的课堂授课、教材中的知识点、测验中暴露出的问题开展推心置腹的讨论,可以形成彼此互助的局面,这对于数学教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十分有利。尤其是从教师开展教学的角度来说,将课堂授课疑难点与相关问题下放到各个小组,能够确保小组开展有效探讨与沟通,让小组内的各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更扎实掌握的数学知识点。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具体运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必须根据班级现况与教学实际,设定有效的合作小组实践方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务实性,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稳步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1.开展有效分组,确保合作小组结构合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进合作式教学,关键是设计小组,而设计小组的关键在于结构的合理与目标的明确。
首先,合理的结构要求数学老师必须准确掌握全班学生的个体状况,包括以前与当下的数学成绩、学习兴趣度、心理状态、性格表现、人际交往情况等,甚至还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老师只有全面掌握学生的个体状况,才能依照科学标准进行分组,这是日后分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也是决定性的步骤。
例如,在班级分组中,数学老师要按照成绩、性格特点、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等因素开展分组,一般来说以3-5人为一个小组,按照“成绩优中差”相结合的原则,将性格特质互补、人际关系相对和谐的同学分到一个小组中。这样做的目的的确保小组组员之间可以形成互补效应,能够兼顾每位学生的需求,同时减少矛盾产生的概率,对班级的数学教学也有积极作用。
2.运用情景式教学方法,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能
单纯的小组设计是没有意义的,小组设计的目标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是要求每位组员都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同时,在合作小组设定后,还必须加入其它教学方法与模式,方能展现合作小组的“威力”。比如,将情景式教学方法与表演式方法相结合,融汇到合作小组的日常活动中,可以极大提升组员的数学兴趣,同时可以调动各个小组的彼此竞争情绪,对于班级整体数学教学都有积极助推作用。
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圆》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七嘴八舌的讨论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圆,然后用自己的方式画出来并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形成对圆的基本认识,便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再如,在苏教版五年间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成绩比较平均的小组。小组成员上课守纪律、会听讲、会提问、会思考、会合作、会交流,就奖励他们。课尾,评出优胜小组,分别为:冠军组、亚军组和季军组。老师和全班同学向获得冠、亚、季军的小组鼓掌表示祝贺,获奖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然后对表现不够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提出希望和要求。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提升合作式学习综合水平
如前文所言,将班级氛围若干小组,每个小组3-5人,可以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最大化,能够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深度,同时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自觉性。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生们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开展学习,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就会失去小组合作的意义。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根据教材与教学进度划分长期与近期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借此提升小组合作综合水平,让每位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间上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设计小组任务,然后让每个小组分别讨论、解答,最后进行对比。在此过程中,小组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与自我解答的过程,对要进行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认识和空间感,增加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特征的认识。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教师提出一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是需要开展多边形面积计算等一系列类似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讨论,并鼓励学生对自己观察和思考进行分享表达,然后由老师给出点评意见。
三、结语
总的来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培养数学兴趣,形成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设计合理的学习小组,融入情景式方法、表演式方法等,强化任务与问题的驱动作用,对于提升小组合作教学的质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应该在教学工作中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1] 高建兵.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科普童话. 2019(14)
[2] 冯秀兰. 小组合作理论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析[J].学周刊. 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