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锋
鄄城县阎什镇申魏庄完小, 山东 菏泽 274600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到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式的多个方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这些综合因素的总体水平。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存在教学效率无法有效提升的教学现象,因此,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引下,积极地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学手段的完善等措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语文素养
引言
目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整体上来说,老师的教学方式与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一些老师对于新课改的理念有所偏差,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前期出现了很多非语文、形式化与低效化的现象,这样严重的抑制课堂教学中功能的完整实现。追求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们的发展变成了课改的关键问题。“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激发同学们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同学们参与进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与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同学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1.1教学内容单一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增加更多的课外学习内容。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只把关注点放在教材罗列的知识点上,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认识不够,没有深入挖掘和整合教材内外的资源,没有添加更多的课外拓展内容,导致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些教师在授课中出于惯性或惰性,认为学生只要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字词句即可,针对字词句所做的拓展训练不够,满足于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方面,没有在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提升方面下功夫,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1.2课堂氛围沉闷
小学生因生理年龄较小,心理年龄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影响和带动。很多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不重视课堂氛围的调动和营造,教师在课堂上沉浸在自己的课程讲授中,教学过程单调乏味,与学生开展互动不够,对学生的唯一要求是认真听课,考虑学生的心理和需求较少。学生们在沉闷的课堂氛围中被动听课,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难以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影响了听课质量和吸收、消化知识的效果。
2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2.1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平等化,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学习探讨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跟学生主动积极地交流,尊重每一位学生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信,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感受语文的学科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道德品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发言,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指导。学生在分组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还可以吸收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丰富自己的知识点,同时又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提高学习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情和学习习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内容直观、全面地展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放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理解现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关于泼水节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泼水节的节日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最难忘的是什么节日?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翁”的感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构建起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2.3积极创新与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集中体现,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创新性地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运用与整合,以此来加深学生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具有形象性、引导性的情境教学模式。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事先搜集一些关于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图片,使学生在对这些图片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从而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更加深刻的阅读感受。另外,在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技术进行整合,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教学元素的融入,增强教学情境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自主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以及探究学习模式进行整合,实施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实施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得到多种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例如,在教学《琥珀》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并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现。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后,就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活动,对自己的学习结论及自主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分享,在集思广益中充实学习结论和完善思维导图,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4借助情景式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老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创建出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阅读情境。比如,《翡翠鸟》这一课文主旨就是想引导学生知晓翡翠鸟的形态以及进行活动的特征,其是想要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观察形式。大多数小学生都并没有真正看见过翡翠鸟,其只能借助教材中简单的文字描写和寥寥几张图画来进行联想。在当代信息技术的时代下,老师就能够采用多媒体技术体现出翠鸟的画面和动态视频,来为学生呈现出孤独站立的翠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翠鸟、飞往湖面进行捕鱼的翠鸟等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切实激发学生多重感官,从而使他们在图文并茂中知晓翠鸟的活动方式以及具体形态。其次,老师也可以创建出充斥着生活化的阅读情境。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大量文章,都是与学生的周边生活有着紧密关联的。所以老师就能够辅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引导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秀珠.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范教
育,2018(8).
[2]高翔.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构建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
2017(8).
[3]张爱华.高年级课堂如何恰当地开展小组合作[J].小学教学参考,2019(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