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问题分析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李 娜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当下的语文成绩,更关系着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李娜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杨小学(陕西 西安)710018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当下的语文成绩,更关系着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语文是一门广泛的科目,它并不仅存在于课堂上,更多地存在于生活中。阅读是语文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合格的阅读能力,可以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学生带来一份优势,让学生在若干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优秀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但是,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正确方法,让学生能够笑对阅读,在语文阅读的路上走得更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
引言
        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推动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素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导致了学生无法正确认知阅读学习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使用情景教学法时,会以主观想法创设情景,而学生对于课堂所教授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常会出现不赞同的观点或者无法体会的问题,很容易降低预期的课堂效果。教师在使用读写结合法时会为学生设置教学任务,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常以教师能力出发,把教学任务设计得过难,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过大。也有一些教师在使用情感教学法时,将教学过程变成自己的经验分享会,缺少和学生的交流,导致课堂效果僵化,而单方面的输出并不会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二)重技巧传授,轻能力培养
        事实上,阅读是一种需要慢慢培养和熏陶的能力,而非一种可以通过掌握技巧而完全培养出来的能力。但是,语文试卷中,阅读的所占分值很高,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拿到满意的分数,便会以得分为目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培养。这种培养多体现在阅读技巧上,教师的阅读技巧可能会涵盖各种句子的分析方法等,种类繁多,可以在考试的时候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拿到分数。分析阅读能力的本质,会发现阅读是一项极具包容性的行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起来便是不同的味道。文章本身是具有这种容错性的,也尊重阅读理解的多样性。但在教师统一的培养方式下,学生的阅读方法一致,结论一致,丧失了自身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这样的阅读是没有价值的,无法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帮助。因此,教师应当着重改变自身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有自己的看法,并积极保留自己的看法,让阅读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过于模版化
        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不灵活。没有根据阅读材料的体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学生对于阅读故事的发展过程没有参与感和体验感,很难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文章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和蕴含的道理,最后只能靠老师以说教的方式将道理和观点灌输给学生,学生本身对这种观点很难进行消化和运用,使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产生排斥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教学的进程,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持续性,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抓住了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竭尽全力,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兴趣,加上教师合理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开阔视野,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完善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还会逐渐学会自主地寻找心爱的书籍,进行进一步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加强,因此,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历尚浅,对外界依旧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进行拓展阅读,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出适合他们年纪的、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而后,教师再以任务的形式为学生的阅读开个头,学生就会渐渐地被兴趣吸引,主动完成后续的阅读任务。将阅读由被动转为主动,是阅读方法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因此,教师要重视兴趣的重要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
        当下学生的素质在不断增强,教师也须顺应形势,加强自我学习的意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但要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及时关注时事热点。只有做到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优秀教师之间可以通过教学经验分享,探索新的成体系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把目光仅仅局限在现有的教学方法上。新老教师可以针对同一课程内容进行思想碰撞,将新教师的创意与老教师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确保教学内容不会偏离教学主题。要想改变之前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可以选择将两个或多个教学方法相融合,改变原本固定的模式化讲解,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将激趣法与读写结合法相融合,这样就打破了激趣法仅仅出现在课程导入环节的尴尬局面。
        (三)课内外相结合
        虽然小学的学习任务没有高年级那么重,但是小学语文的学习时间依旧是有限的,在语文课堂上抽出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方面的练习显然不够现实。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课内外相结合地进行阅读,促使阅读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放松的状态,他们无法合理地安排阅读任务,很容易造成低效阅读或无效阅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规划和帮助,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结合课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安排,让学生阅读与课文所学习篇目相关的其他篇目,也就是链接阅读。学生刚学完课文,对课文内容会留有一丝印象,再进行链接阅读时,便会比完全陌生内容的阅读更容易一些;另一方面便是阅读时的要求,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可操作的阅读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目的性会更加明确,操作性会更强,更容易达到阅读的效果。唯有如此,课内外结合阅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提高学生体验阅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技巧再次顺利应用到阅读中,实现学生可持续阅读的优化,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实践活动,诸如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表演、让学生围绕文章的论点进行辩论、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再创作等,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找到阅读的出路,突破自己的瓶颈。
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小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始阶段。作为未来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探索更加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1):131-132.
[2]李淑霞.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38.
[3]王一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问题分析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166-167.
[4]余婷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54.
[5]范志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新思考[J].学周刊,2019(36):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