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兴怀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龙潭镇茨德村完小 (云南 曲靖) 655417
摘要: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科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涉及到最多的就是语文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教师更要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让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 ;渗透
引言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并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传授学生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不仅如此,还要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传统文化。但是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十分有限,这就意味着单单凭借着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渗透一直以来都是典型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指的是以儒家和道家为主的多元化和谐包容文化。华夏文化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其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统称。传统文化就是由华夏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其是民族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总体表现。传统文化内容应该是过去存在过的种种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实体意识,其内容还具有广阔和博学的特点。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让中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如今,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华文化也在全方位发生改变,但是中国人本质里还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思想放在了重要位置。而且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本身非常具有文化科学的价值。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授课学习的过程中,拥有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有小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适应将来较高难度的语文学习。由此可以得出,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阶段,渗透进传统文化知识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帮助小学生培养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世界,不断地开拓小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通过渗透进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只有小学生正确地把握住这个根基,才能真正地学习到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真正地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让小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地提高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都是专家评审选取的优秀作文,很多地方都包含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在教材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其传授给学生。但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是单纯地根据课本实行教学,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有限,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中已有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时,教师除了讲解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从课文的实际内容出发,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去探索,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影音结合方式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地展现出语文知识,以此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纪昌学箭》一课时,如果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学生难以通过平面化的学习来认知与了解“纪昌学箭”的故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通过播放“纪昌学箭”的动画片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观看纪昌学箭的每一个环节,从中了解到纪昌学箭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背景音乐等教学辅助形式,构建起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并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进行较好的融入。“纪昌学箭”的故事体现出两种学习启发:第一、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提高与发展的过程;第二、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教师可进一步发掘这两种学习启发当中所蕴含传统文化教育因素。首先,从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提高与发展的过程,并从这一学习启发中发掘出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孔子认为“欲速则不达”;孟子则倡导“盈科而后进”;《学记》则言“不陵节而施”。而这些充分体现出古人认为“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从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发掘出传统文化教育因素——荀子《劝学》篇当中所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老子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及民间故事当中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学习与掌握《纪昌学箭》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三)立足经典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形成完美人格、健康成长的基础。在很多的经典古诗词中涵盖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借助经典诗文的学习、交流活动来进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如在《登鹳雀楼》(王之焕)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深度思考与解读来引导学生树立、养成不畏艰辛、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意志,并将其在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加以践行。再如通过《石灰吟》(于谦)的赏析、诵读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明白“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内涵,这对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人民利益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大无畏精神也具有积极作用,且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在渗透传统文化时注重情感体验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到好奇,这是天性,但是由于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特点,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很难能够理解,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太过于深奥,理论性较强,思维性较强,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一定要建立在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使得传统文化的渗透真正达到目的。另外,人文素养以及道德水平的养成单单凭借着说教不可能完成,在此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体会,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从精神深处深化传统文化。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通过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今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高一刚,石以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华夏教师,2019(13):34-35.
[2]彭四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C]..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4-45.
[3]包红芳.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98.
[4]毕长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J].教育现代化,2018,5(42):398-399.
[5]高玲玲.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8(3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