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曹永春
[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
        曹永春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东前进小学(陕西 西安)710032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它是对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把握好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就能占据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地位。新课程提倡阅读融入生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学生主动去阅读,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成为阅读的主体。语文课根据这一理念,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在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在教育教学中,语文是最基础的科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流传和弘扬的重要载体,也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提升文学素养,还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理解能力,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包含识字、写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等等,以便与帮助他们提高语言使用的能力、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等。基于语文科目的特殊性,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我们发现在许多时候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导致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形式化。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应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原因非常多,例如,部分语文教师对于所选择的阅读内容理解不够充分,无法设置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目标。或者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脱离教材,从而使得所设置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因此,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方式仍需改进。
        (二)学生缺少阅读的个性化方向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和阅读个性化的主要表现。个性化阅读不仅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受,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倾听、交流。在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学生片面解读“个性化阅读”。他们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与众不同,挖空心思提出一些新奇的、奇怪的问题,想要得到老师的“想法新奇,思维活跃”这样类似的表扬。从表面看上去,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很积极,课堂参与性高,但是这样的活跃课堂背后是什么呢?是缺少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是学生对文章的随意解读,个性化阅读变成了学生混乱的,随意的阅读。
        (三)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与生活脱节
        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也将最终应用于生活中去,每一篇文章反映的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或者情感体验和感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将课文内容归于生活中讲解,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的时候,都只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梳理,如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文章结构分段、思想情感以及请示等等,课文内容讲解之后,紧接着就是练习课后习题,这种与生活脱节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们的理解不到位、联系实际分析内容的能力无法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则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长一般是45分钟的,而学生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很难长时间维持下去,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且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局限于教材,所以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们难以对语文学习和课文阅读提起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最终,导致他们的思维不活跃、视野不开阔。


二、有效解决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相关策略
        (一)树立明确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精彩,有效培养学生体会阅读素材中所表达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过程中,应有明确的阅读学习目标,只有树立起明确的语文阅读目标,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达到阅读目标。以引导学生阅读《倾斜的伞》相关阅读内容为例。首先,笔者设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目标的设置,让学生感受爱心的力量,让学生学会关爱奉献爱心。其次,教师在树立了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之后,应该引导学生体会爱心的重要之处,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阅读感受。对于学生独特的理解,教师应该尊重,应当给予学生鼓励。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自身经验、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局限,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引导必不可少。
        (三)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只有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的目的,才能够让学生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同时对课文内容有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可以通过局生活实力实现,或者组织他们融入生活实际中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这都能发挥生活的积极作用。
        (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初始阶段,笔者会将作业和任务设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抽出时间进行阅读,并且每个月能够完成一本名著的阅读。并且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阅读。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形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紧接着笔者会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发展状况等着手,给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最为重要的是能够联系家长,实现家校合作,在学生阅读出现任何困难时,可以寻找家长帮助。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边读边写的良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笔者需要多动笔在读到重点内容时,可以在恰当的地方进行批注,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
        (五)进行启发性教学,科学、客观评价学生
        课堂提问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问题问得很具体,问题就会变得僵硬,答案就变得单一,对于这样的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无聊,毫无兴趣。好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开放性的、逐步递进的。为了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经常会说“不错,很好,很棒”,这样说没问题。但老师忘记了一点,他没有说那个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只是说很好,可能学生的回答已经偏离了主题。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科学客观的评价,对于错误回答要及时纠正,还可以进一步地启发引导。
结束语
        总而言之,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并且帮助教师发现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解决教学问题对于语文教学发展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运用科学的策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谭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77.
[2]谢小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20):137.
[3]徐宝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0,38(02):217-221.
[4]陈燕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上),2018(08):54.
[5]张轹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读写算,2018(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