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远红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丽群小学 514731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应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通过语文教学来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具备良好的价值观念,能够实现全面地发展。为了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应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将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得到情感的熏陶,为学生的品德素养发展带来帮助,进而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德育教育 融合路径
引言
在开展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教育。德育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的融合需要教师构建出浓厚的德育氛围以及育人环境,让语文教育成为发展学生品格的重要载体。
一、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比较强,因此在语言与文字层面都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字,让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探索。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语文教学仅仅停留于文字、语言的层面,没有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资源,这导致语文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其德育功效,学生无法得到德育知识的深层次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养的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到最基础的知识,而且要得到综合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整合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在德育资源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品格,不仅能拥有良好的知识技能,而且能拥有高品质与良好的道德素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教育的特性。德育教育中经常包含孝亲敬长、热爱学习、立志成才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而类似的例子都可以在语文教材中找到原型,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得到道德素养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考试成绩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及家长将语文成绩作为是升学的重要途径,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缺少重视,没有正确认识德育这一概念。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学生的成绩作为重点,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使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有效的德育。
(二)语文教材的德育价值未被深度开发
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德育教育价值,多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具有意味深长的德育教育价值。教材中写景的文章大多暗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写动物的文章表达了对动物的喜欢、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写人物的文章,大多通过某个具体的故事表达人物所具备的某种精神品质等,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可以在教材中挖掘出德育教育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基本围绕在语文知识的建构层面,比起德育内容,语文知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具有教育价值,所以语文教材的德育价值并没有被深度的开发。
三、德育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结合语文课题渗透德育
课题是教学中的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利用题眼来揭示课题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的目的能够实现。比如,当学生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将“金色”这一课题抓住,使学生思考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之后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对课文中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课文中的故事梗概。
课文讲的是一位老班长为了完成指导员的任务,将小病号带了出去,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慰,用缝衣针做成鱼钩钓鱼给他们吃,但是自己却是吃草根以及吃剩下的鱼骨头。最后,他成功地将任务完成,带着三个病号离开了草地,但是在最后老班长还是牺牲了。课文表现出了老班长对革命、党的忠诚,还有他舍己为人的精神。联系课题来看,老班长的高尚品质体现在了鱼钩上,因此将鱼钩形容为金色也是代表了他的品德精神。通过了解该课题,学生能够认识到在革命期间,有很多的革命战士为了获得革命胜利而牺牲自己,在理解了课文的思想之后,学生能够为振兴中华而产生责任感,并且对革命战士产生崇敬的情感。教师借助课文的主旨来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能够从中理解到更多的含义。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关键字眼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重视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德育教育的氛围
众所周知,环境影响人,也塑造人。例如在《一匹出色的马》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制作动态的教学视频来吸引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来学习课文。甚至于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让小学生们走上讲台,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进行实践操作活动,勾勒出一匹特立独行的骏马。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所熟悉的方式来表达这一匹马的具体特征时,在无形之中就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展示氛围,同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得德育教育得以顺利推进。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生活体验的魅力以后也就真正地意识到德育教育其实无处不在的真谛。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心中那一匹无形的马也在逐渐地形成,并且早已经策马奔腾。通过反复的阅读《一匹出色的马》的课文,让学生初步领会一匹马带给妹妹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配合着多媒体音乐,营造匹配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使得小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课程中,并在课文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乐观、向上面对生活的道理。有的教师会根据课堂教学的流程来进行相关情景的创设和安排,首先阅读课文内容,然后运用多媒体以及教学视频进行情境导入,再设置一些课堂问答活动展示一些相应的问题,来让学生对于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所创建的教学情景可以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的氛围,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三)借助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德育的方法,深刻体会课外教学的内涵,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将德育知识和实践融合在一起。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实际上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人展示的平台。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从教师自身的阅读体会出发,主动将自己最近读过的好书分享给学生,包括一起阅读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领会书中人物的精神。通过阅读分享,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书中的场景,深刻理解书中的道理,不断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借助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在玩中学到人生真理,符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顺应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将德育工作和小学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要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向能力教育转变,不能仅仅将开展知识教育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学懂,并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于知识的内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155.
[2]马作成.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27.
[3]潘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0.
[4]杜倩.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2):96+95.
[5]叶玲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