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张 茹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基础教学显得非常关键
        张茹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杨小学(陕西 西安)710018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基础教学显得非常关键,虽然说,自主构建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普遍应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说教师忽略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或者说教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缺乏求知欲望。那么针对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强化就成为如今教育开展的中心内容,小学教育作为整个学生学习阶段的启蒙时期,显得非常重要,一些语文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个重要的阶段,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培养。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教育是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最直接的手段,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教育活动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方式。如今丰富的文化环境使人们从小就能接触到不同的文化理念,思维更加活跃,眼界更加开阔,这也说明传统的文化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学生,经典诵读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更加适合当代学生的文化学习。经典诵读的学习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
一、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不足
        经典诵读教学是一项具备着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在该项活动开展中,可供教师选择的诵读文本有很多,例如,教材中的古诗、散文或者现代诗歌等等,这些文本都从各自的角度展示着文学的魅力,无论是学生进行哪一种类型的诵读,都会给学生带来文学中的美的感受。但是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不足,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师以为经典诵读更多局限在教材、古诗词当中,这导致学生的诵读范围直接被缩小,此外,因为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部分教师在为学生推荐诵读文本时,要么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选择一些过于枯燥和难懂的文本,要么是过于重视学生的能力不足,只会给学生推荐一些篇幅较短、极易理解的作品,反而将那些文笔优美、内容深刻的真正经典忽略,从而导致学生的经典诵读质量下降。
        (二)经典诵读教学的计划性不足
        经典诵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创新,而该项活动的开展十分考验学生的自主性,只有在愿意诵读、认真诵读以及定期诵读下,才能让经典诵读成为学生接触文学世界的桥梁,不断丰富学生文学积累。但客观来讲,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经典诵读教学的开展并非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活动,部分教师受此因素影响,对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视度不足,进而也未带领学生制定一定的诵读计划,例如,规定一月进行几次诵读、诵读目标以及诵读时间如何安排等等,小学学生自控能力、学习能力上存在的不足,便让他们也无法持续、长期进行对应的经典诵读,影响了经典诵读的开展质量。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运用信息技术,助力阅读教学
        在高效率的阅读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互联网资源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语言创新能力,因为只有在快乐自主中获取知识,才能够转化成学生内心深刻的感受,才能够灵活运用,以至不断创新。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事半功倍,能够成为学生时铸就梦想的文化动力。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很难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教师还可以进行补充教学,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陶冶情操,运用视频这个形式,就能够克服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轻松地掌握重点知识。比如,在学习到《小壁虎借尾巴》的时候,我找来了有关壁虎尾巴的讲解的录像,作为资料让学生们观看,通过观看视频和课文内容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头脑里有一个清晰的画面。这样让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图像,刻在学生脑子里。通过这段录像,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营造氛围,鼓励经典诵读
        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能够沉浸在古诗词和经典文段的知识海洋中,在朗朗读书声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受到影响,像蜜蜂勤劳的采花蜜,知识变得更加丰富,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能够得到提高,仿佛春风拂面,姹紫嫣红,只有反复地诵读经典文段,小学生才能够很好地体会和掌握中华传统经典的灵魂,领悟课文和经典作品传达的情感,并学习到不同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到《夜色》的时候,有一些词写得比较拟人化,我让同学读了很多遍这篇课文。用心感受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小鸟在月光下睡觉的样子,还有,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星星在天上眨眼,月亮在天上指路。通过多次诵读,我开展了一次诵读的比赛,让同学单独朗诵课文,然后评选出最优秀的。这样既营造了经典诵读的氛围,也鼓励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经典诵读渗透语文课堂,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融入经典诵读,其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经典诵读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为此,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经典诵读的时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每周一节课的经典诵读时间。这一课最好是在一周的开始,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遇到阅读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解答。除此之外,教师在其他语文教学,如成语教学、文言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经典字词句,以此来实现经典诵读在课堂中全面融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经典诵读在教学中的融入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提高诵读价值,注重经典诵读感悟和体会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心智处于发展的阶段,其认识、理解等能力受到年龄的限制。因而,对于诵读过程中一些比较深奥的句子,他们难以理解,不能学以致用。为了提高经典诵读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典诵读后的感悟和体会,积极地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以此来将诵读内容内化。例如,在诵读经典《论语》,对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时候,学生受到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对这句话的内涵理解不深刻。这时候,教师就要积极地进行引导,为学生讲解这句话的内涵,然后以这句话的内涵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经典诵读,促成发展,能够为学生埋下人文的种子,真正激活课堂,指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阅读与学习中,真正达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以实现经典诵读的积极开展,全面达成日常教学工作的不断展开。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是教育也是责任。
参考文献
[1]赵来伟.浅谈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978-981.
[2]汉蓓.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32-333.
[3]张玉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策略初探[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41-443.
[4]刘梅仙.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经典诵读研究[J].华夏教师,2018(30):54.
[5]郑雅文,郑道静.论经典诵读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开展——以合肥市杏林小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27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