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妃长
德保县东凌镇初级中学 广西百色53370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深化改革。随着“互联网+”时代快速的迭代更新,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互联网+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有机结合,促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无痕的耦合,创建一种新的信息生态。这种新生态必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对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就“互联网+”背影下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引言
语文教学是爱国教育传承的重要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演进。身为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先进文化的爱国教育,饱含了前辈的革命精神与不可缺失的人文内核,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情操、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等方面具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也为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网络教育资源。
1“互联网+教育”的概念
“互联网+教育”是在“互联网+”核心概念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新型教育体系,是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由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深度结合所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推进和实施,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层面的限制,实现多场景教学和学习,为教育公平助力。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应用,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让教育活动开展的重心由“教”转向“育”,从而实现学生培养水平的提升。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实施,还能够引导相关层面不断加大在信息教育基础支撑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师生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支撑。
2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低下。以往语文教学,基本上都是依照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进行,学生的学习状态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机械化的背诵、阅读、写作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存在的文学内涵很难掌握,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一直是处于表层。而且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生来讲,很难从学生兴趣出发,把握好学生的好奇点,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2)应试思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在新时期,新课改不断地深人,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传统的乡村语文教学来讲,由于应试思想的限制,教学的过程依然是处于一个“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状态,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能得到全面的发挥,这就在很大程度山使得初中语文教学出现效率低下等问题。
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3.1以网络教学拓展学生视野
网络教学资源是“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学最为明显的差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课外资源主要是源自于书本形式,能够对学生视野拓展起到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但是在网络平台支撑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搜集相关的课程资源,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储备基础,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不断拓展自身学习视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掌握对比和归纳等综合性鉴赏方法,形成更加完备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3.2以新媒体网络技术为有效工具,进行教育渠道的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新媒体全面覆盖生活的现代,音频及短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以其轻松的形式和高效的互动性等特点成为了大众获取最新消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新媒体为辅助手段进行爱国教育教育也不失为一种简单生动且高效的全新模式。
如学习“新闻两篇”中,教师在讲到《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记录以及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当中相关内容的混剪片段。以短视频这种轻松的方式替换沉重的纪录片,不仅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即可以有直观的感受,还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其对课文的“老套”认知。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微博、贴吧等社交软件上的留言使学生对该事件有更加真实具象的认知。
3.3以微课提升课前预习效率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一直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难点,其虽然不属于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互联网技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课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优化,将预习内容和要求制作成对应的视频,通过将视频内容上传至对应的平台上,从而为学生预习提供参考。例如在《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中,由于文章写作的背景已经与现代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相应的视频资源进行剪辑,还原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为学生预习提供场景支撑。
3.4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提高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服务水平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教育的本质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追求生命的独特价值,教师要借助大数据对每个学生进行精准分析,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其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做好课前学情诊测。教师在课前拟定学前诊测题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知识起点进行科学研判,这样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其次做好课中随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知识点,设计相对应的习题进行随堂检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解答并提交,大数据会显示出成绩公告或正误标识,同时形成个性化的分析报告,明确地锁定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向。最后,课后根据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形成个性化的作业。大数据为学优生、学困生分别推送难易不同的与错题涵盖知识点相类似的习题,学生通过对推送习题的练习,达到强化巩固薄弱知识点的目的。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与精确应用,不仅学生做到当堂的知识点能够消化吸收,同时,教师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有质的提升。
3.5以移动平台实施过程考核
在“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下,教师不再是以阶段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定,而是借助教学网络平台的支撑,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实时考核。以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强化自身学习,还能够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改善原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力度,实现素质教学的目的,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互联网+教育”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功能,能进一步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精进,达到课堂的高效,进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1):33.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8):313—320.
[3]潘海燕,何晶.教育反思与案例及论文编写指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9(05).
[4]程姗姗,孔凡哲.“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角色重塑〔J〕.人民教育,2020,(3):116.
[5]韩建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
[6]马玉珍.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