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申 磊
[导读] 本土地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本地区传统、生活历史和精神观念的精髓
        申磊
        安徽省亳州市夏侯小学 236800    
        本土地域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本地区传统、生活历史和精神观念的精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传承地域文化,不仅是生活在这一地区成员的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这一地区学校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安徽省亳州市本土文化资源简介
        亳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商汤王曾建都于亳。老子,庄子都诞生于此,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亳州市区有道德中宫,涡阳县有天静宫,蒙城县有庄子祠。汉末神医华佗的故乡,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汉末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曹操的故乡,是建安文学的主阵地。同时也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至今古井贡酒依然闻名天下。所以亳州至今依然保留着很多的历史古迹。
        亳州主要的历史古迹有以下几处。
        一. 花戏楼
        亳州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位于亳州市花戏楼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花戏楼以其表现数十出戏文、掌故的砖雕、木雕、彩绘闻名于世,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曹操地下运兵道
        曹操地下运兵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人民路老城区地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被誉为 “地下长城”。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
        三.曹操宗族墓群
        亳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现在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一,现在正在此开发大型的曹四公园。
        四.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曹操与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安徽亳州,被誉为“华夏第一白酒博物馆”。为仿明清宫廷建筑,是安徽“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海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
        五. 华祖庵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亳州市永安街,相传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庵内广植蔓佗罗,使人一跨进山门即受到传统医学的熏陶。自开放之日瞻仰胜迹、缅怀先哲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华祖庵已成为世界研究华佗药术的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处闪耀无限风光的景点。有郭沫若题写了“华佗纪念馆“
        六. 汤王陵
        即商汤王墓,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修建汤王陵公园。现已成为亳州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七. 道德中宫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

为历代祭祀老子的宫观,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宫”宋时,涡河之滨有三个老子庙:河南省鹿邑县的上清官、亳州城内的道德中宫、涡阳城北的下清宫。
        八.亳州博物馆
        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是在原三国揽胜宫基础上改建而成,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该管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71件套,填补了亳州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空白,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亳州博物馆将成为亳州城市的名片、亳州历史的底片、亳州文化的芯片。
        九. 南京巷钱庄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北关南京巷19号,是以货币为经营对象的民间金融机构旧址。亳州自古为一大商埠,明清以来,金融业更趋繁荣。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商贾云集,商会林立。
十.白衣律院
        又名白衣庵,因供奉白衣大士观世音而得名,白衣律院历史悠久,位于谯城区交通路17号,是安徽省重点开放寺院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衣律院传戒律宗,是中国四大律院之一,寺内供奉有佛祖舍利子。现在的白衣律院是由居港亳人汤德荫先生捐资兴建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地方文化缺失的具体表现
        地方文化往往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口,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补充。传统文化汇集着本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礼仪文化、生活文化等,还包含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民族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质。而地方文化对于当地学生来说更具有亲切感和直观性,更利于参观学习感受。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以及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使传统文化教育严重不足,许多优秀文化在青少年身上有断裂之虞。虽然,新课改大力推行后,中小学语文课本增加了不少文学名著和古诗文阅读篇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途径,在改善传统文化缺失上有一定进步。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融合地方文化的措施
        (一)营造地方文化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习课文,还要指导学生去学习各种知识,为学生扩充一些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将地方传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以使学生提高综合素养。亳州的地方文化所含范围较广,包括道家文化、民俗文化、中医药文化、建安文化等,语文教材中很少直接出现这类的文化,但当出现一些间接的联系时,我们要有意识的准备相关的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提高文化素养。
        (二)结合具体教学教材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将课文内容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如在《长城》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亳州的曹操地下运兵道用课文的写作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观光,然后写观后感。
        (三)利用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在《元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这首古诗词进行解析,以使学生感觉到春节时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亳州本地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有那些习俗活动。亳州每年在过年时,都在花戏楼广场举行年货会,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现场观看,并做记录。比如每年的药博会,是让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良好平台,可以各种渠道了解亳州的药博会以及中医药文化。
        总之,为了更好的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亳州独特风俗、历史古迹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学过程序中结合具体教学现状,以学生发展特点为基础,创新各种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提升小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