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娟娟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常青中学校 山西 大同 0370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国家衡量人才的标准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只有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方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人员,不仅担负着知识传输的重任,也需要重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本文结合高中数学,分析了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人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往往会依托过往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其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具有较高问题意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易于发现自身所不懂的问题,并激励着自己去解决问题。高中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依托自己的问题意识,及时发现与解决不懂的知识点,可以打好学习基础,并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问题意识概述
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探索新知的过程。人们在遇到理论或者实践上不懂的知识时,为了解答困惑,人们的探索心理会被激发出来,并在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会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积极解决遇到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思维,即被人们称之为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首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受到应试教育理念与教师综合素养欠佳等因素的影响,过往教学体制下数学教师占据着教学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灌输,严重影响都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面对着较大的升学压力,一旦数学成绩得不到有效提升,亦或者数学学习兴趣较低时,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效率,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则可以将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兴趣等。
其次,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思维能力等。在灌输式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会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由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机会,使其自身的思考能力等得不到有效地锻炼等。新时期,依托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则可以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使得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凭借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最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只有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方可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并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新时期,缺乏思维能力或者实践能力,将会直接降低人们的市场竞争力。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科学合理性,方可以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具备问题发现意识的学生,则可以及时发现生活、工作或者学习中的问题,进而推动自身获得不断进步。
三、问题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发现不了问题。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与较大的升学压力等,学生在理解不了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甚至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很难,进而对数学学习无太多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教师将讲解例题与难题作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往往会过多的依赖教师讲解,进而出现无问题可问的情形。
其次,不敢问或者不懂得如何问。高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在面对不懂的知识时,因畏惧教师或者碍于面子等问题,而不敢寻求教师的帮助。亦或者,有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将自身的疑问表达给教师。当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时,学生的学习基础逐步变弱,并影响到后续教学知识的学习。、
最后,与教师交流机会较少。过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往往会占据较多的时间进行新知识讲解,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多地强调了自身的教学主体性,进而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且与教师间的互动时间不足,进而无法及时获得教师地帮助,并影响到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并依托所掌握的学生学习信息等,积极为学生营造情景式问题教学环境,并引导着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课程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要兼具启发性与引导性,以此带领着学生逐步探索新知,并帮助学生运用所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其次,启发性问题要难度适宜,有助于学生结合过往所学习过的知识等,通过不断思考等,得出问题答案。最后,要注重教学氛围的活跃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注重课堂氛围的民主性与宽松性等,以此吸引着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并鼓励着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作答,给出学生适宜的评价与引导等,激励着学生不断扬长避短。比如,在学习带参数的不等式问题时,学生往往无法精准地区分参变量与主变元,进而影响到问题解决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设置如下问题:不等式2x-1 > m(x2 -1),当m∈[-2,2]时恒成立,那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将此题误认为是一道关于x的一元二次不等式mx2 - 2x + 1 - m < 0 的题,经过一番解析后,发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此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宜引导,提醒学生将m看做主变元,以此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并使得学生深度理解问题间的等价转换。
围。
(二)有效融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则需要教师设置适宜的问题,并将问题穿插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引导着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后,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并懂得学以致用。当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不断增加,学生也越容易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会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者均给予了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工作足够的重视。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则成为高中数学教师重要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则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内容对问题意识概念进行了相应分析,并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郑国赞.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116-117.
[2]李必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16(5):335.
[3]张晓华.高中数学探究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6(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