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昌琦
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学 福建 南平 353016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教育教学事业的日益完善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在目前的小学教学阶段,众多的小学任课教师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仅仅以教材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相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驱动之下,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开始逐步重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
关键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新课程背景;教学研究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们积极顺应教育的发展潮流,教学方式呈现了多元化发展,部分结合自身的特长优势,以灵活优化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真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中的趣味,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从而切实调动其对数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本文将从新课程理论背景下,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生活化的数学优化教育手段提升小学的数学教育质量,进行分层次探讨。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侧重理论化的教育,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探究、积累经验总结出来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应当树立起“知识来源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紧密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但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偏重于抓教学质量与应试教学,使得纯理论化的教学模式一直在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占据着主流的地位,而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教师往往会不自觉的忽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教学作用,造成了许多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脱离生活实际,虽掌握了课本知识却未能灵活运用去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过于主导,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点以及知识面的限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人云亦云”的学习状态。这一因素的影响之下,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往往在课堂中只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整堂课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一味儿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种对学生进行命令式的统一性主导教学模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长时间处于这种被动局限的学习模式之中,导致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抑制,数学思维发散能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相应的制约性限制。
3、教学环境无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学科的本质造成了它对于学习者自身的思维严密性和逻辑连贯性的要求往往比其他学科要更为严格和具体。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都会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但是,受我国长久以来传统化教育的影响,导致许多教师在小学的数学教育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把严谨的科学作风与严肃的学习氛围混为一谈,教态严肃古板,语言缺少激情,师生之间没有互动。造成小学生常常在一个沉闷压抑的学习环境之下进行缺乏兴趣的数学学习。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1、以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丰富课堂内容
小学生的思维受形象思维的局限,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往往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数学知识内容不能很好的进行及时的掌握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多从身边寻找事例,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通过这些形象的例子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三角形》的知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运用实例的图片。以“铁塔,自行车支架,房子屋顶”等常见物品的图片为例,使小学生在这种自己熟知的生活化图片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的了解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其实用性意义,也让他们这种充满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极大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
2、以生活化的情景活跃数学教学氛围
由于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室范围内进行,这种教学环境的局限性,使得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缺乏实际运用的实践机会。就当前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之下,教师更应当积极地创设生活情景,发挥生活化情景教育模式的优势,以此不断加强小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依据教材中的知识为学生进行运算法则的基础知识讲解,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运算法则之后,可以为他们进行生活化的情景模拟来进一步提升其对数学知识的运用熟练度。比如,老师可以开展购买物品的数学活动,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文具店,让学生分角色在其中扮演卖家和买家。通过文具商品的买卖以及对价格、数量的计算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使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魅力,以达到在活跃课堂氛围中加强小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锻炼。
3、以实际的生活来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受自身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影响,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着探究和好奇的求知欲望。在新课程理念下,任课教师可以积极地利用小学生探究欲望这一特质,以生活化的实例引领学生探索数学新知,激发小学生探究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认识小数》的教学,老师可以在正式的上课前布置预习小任务。教师可以布置以下预习任务:“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数?”、“小数如何读?”、 “商品价格中出现的小数点与物品重量中的小数点的使用意义一样吗?”。从而使得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课本和平时的生活观察引起自身的主动性思考。这样,小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探讨性研究,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作储备。
结束语
在当下的新课程数学教育理念之下,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的教育教学之时,教师更应该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改变,并在灵活且贴近性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之下,极大程度的增加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热情,提升他们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晏福明.新课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散文百家,2016(11):186.
[2]苗宝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9):119-120.
[3]裴海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亚太教育,201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