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赵 宏
[导读]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也是促进学生产生探究动力的重要条件
        赵宏
        山西省长治市第四中学校(山西 长治)046000
        摘要: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也是促进学生产生探究动力的重要条件。由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以传授与灌输作为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僵化凝滞,缺乏问题的驱动,学生机械记忆与被动接受训练,很难产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而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探究主线的教学模式,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知识建构。学生在问题驱动下才会产生学习动力,使学习更有目标性与针对性。因此,问题教学法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突出体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问题教学法;教育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主要是得益于对各种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而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正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一、问题教学法的定义
        问题教学法还可以称为问题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依托于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将问题情境的设立作为核心,引导学生的求知、创造欲望在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出于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目的,而设立相应的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收集到一些相关数据资料后,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活动,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得到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收集和甄别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项能力得到锻炼,助力学生形成良好学科素养。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实际
        学生的认知往往是从基础到高级循序渐进的,是由浅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使教学有的放矢。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旧知与新知发生联系,将相对复杂抽象的知识更加简单与具体,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幂函数”时,假若教师就直截了当地剖析新知识,而不注重通过提问促使学生对旧知进行回顾,那么学生就会因为缺乏与已有知识的链接而对新知识产生陌生感,也会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所以,教师提问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融合,可以提出问题:不同的函数有着哪些异同点呢?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函数进行比较,从了解不同函数底数的异同开始比较,理解相关定义,明确底数为自变量,指数可以作为常量,这种类型就属于幂函数,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直观而深入的认知,也无形中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设计探究性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实践
        高中数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无论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是数学问题的探究,均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实践。实践是一个边动脑思考、边动手操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又能够得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锻炼。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之时,应善于为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以促进学生自主实践。例如,在高中数学“椭圆的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细绳、图钉等工具在纸上画一个椭圆,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如果保持绳子长度不变,只将图钉间的距离改变,那么你画的椭圆会出现什么变化?②如果将两个图钉合二为一,那么你画出来的会是什么图形?③如果把图钉间距调节到与绳长一般长度,那么你画出来的会是什么图形?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及这些探究性问题,既能够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思考,又能够颠覆传统课堂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三)使用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或者电子双板呈现课堂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愈发普及,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先进,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行业中。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并结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更加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深刻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不断提高学习水平。通过应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直观显现,以动态图像的形式进行展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先进教学工具的有效应用,给教师教学提供更多便利,简化讲课进程,节省用于书写板书的时间,并利用节省下的时间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其次,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教师既可设置常规性问题,也可借助音频、视频引出问题,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
        (四)互动教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贯彻新课标和课程改革理念,变主导为引导,围绕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程,并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据此调整策略,进行针对性教学。这种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必然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进行,由此互动教学法能发挥重要作用。互动教学法是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互动教学法并不是单独运用的,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共同组织实施。以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为例,组织课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联系、归纳总结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在互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互动的基础。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沟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些都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围绕学生兴趣设计和组织教学;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师生交流和互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学习;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肯定性评价鼓励,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维系课堂秩序和推动教学进程。良好的师生互动也有利于学生保持对数学课程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加入课程实践,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善于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来维护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五)创设实验性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加强对课本知识的应用,并且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之中深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事件的情境,借助实验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让其能够通过亲身的操作以及观察参与到课堂中,并对相关的数学定理、数学概念进行验证,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兴趣。而实实在在的实验问题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针对性地提升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形成“共振”,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和构建数学知识。在实践教学时,有时候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趋于“形式化”,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需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紧扣教学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洁利.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祖国,2018(04):216.
[2]欧贺宏.高中数学问题学习法的应用与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2):4.
[3]王哲宝.如何运用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法”[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8(02):45.
[4]王小云.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70.
[5]卢丽梅.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7(1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