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清溪场镇第一小学 635225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终生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推动与动态化发展作用的能力与品质,其在不同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小学数学,探讨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从而更好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生能力与品质的提升与课堂发展有效的融合起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引言:
核心素养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侧重点,而在不同年龄阶段同样有不同的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中,核心素养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活动,熟练掌握数学运算,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此外还能够基于数学概念性的学习,形成直观想象。而这几个方面,恰恰也是有效课堂构建的基本依据。
一、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物理属性,基于理论层面,形成对于具体对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指学生能够在具体事物的分析过程中,找出一般规律并通过数学的方式进行表述。这一能力在小学数学阶段,主要是结合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归纳与总结来实现的[1]。
具体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本文以西师版数学教材为例,在学习到分数的概念时,学生需要从“几分之一”这一理论概念中脱离出来,结合具体的事物对于这一概念进行理解,然后进行表述。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道具,帮助学生过渡这一过程,实现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水果,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桌上有一个苹果,如何公平的分给三个人呢?”学生基于具体事物,产生联想,然后进行作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教学引导,如“苹果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平均分给三个人就是要将一个整体划分为三分,那么其中一份就可以用1/3来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事物、概念与思维过程三者之间联系起来,通过抽象思维的方式完成对于概念内容的学习,也实现了对抽象思维的锻炼。
二、直观想象能力
直观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不同,直观想象能力是建立在空间视角下,学生能够感知事物本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关于形态上的变化的相信能力,结合实际的小学数学教材,则多指对于图形问题的学习,通过直观想象能力,实现形与数的结合。
具体到实际中,教师可以运用“最优法”的教学问题来实现对于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如较为经典的“植树问题”,即给出不同的植树路线,让学生通过想象,找出最优方案,通过关系问题的分析,实现数形结合,进而锻炼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三、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相对而言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个能力,一方面计算能力是数学中的基础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学生才能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突破,另一方面,运算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题海战术”来实现,学生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够较好的掌握,而小学生本身相对比较活泛,在枯燥乏味的练习过程中很容易对于学科本身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运算的方式,优化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运算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与准确率,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成就感,更加自主开展对于运算能力的锻炼活动[2]。
具体到实际中,如通过运算法则的学习,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开展随堂测验,然后经由同桌或小组相互批阅,通过每一节课运算测验,一方面保证运算量,另一方面,让学生总结一段时间内自己进步或退步的情况,找出问题,合理分析,教师配合教学语言,给予鼓励,将其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四、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收集或调查、纪录数据,对于数据内容进行有用且有价值的分析,是学生在小学数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基础能力,最直观的应用范围,就是统计的学习。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给学生布置一些“游戏任务书”,让学生分组在不同情境中完成不同内容的统计,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统计图的绘制,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数学分析能力,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点,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整体年龄偏小,因此,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选择一些相对较为安全的操作项目,类似“记录十字路口早上十点到十一点的车流量”这样的任务本身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尽量避免发布这种任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对于小学生个人的成长而言,还是站在教学的角度探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视角来看,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性的实现本质上都是为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而展开的,教学的主体本身就是学生,只有强化学生能力,促使学生成长进步,将核心素养落实到位,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郭小芳.浸文化雨露,品数学甘甜——谈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小学数学文化课堂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20):34-35.
[2]袁利平.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