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娟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龙潭镇茨德村完小 (云南 曲靖) 655417
摘要:数学教学应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纵观现如今的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对于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意识不强,长时间的运用单一的满堂讲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还有部分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不足,导致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良好保障。因此,为了有效改变这一教学现状,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心得与体会,对此进行一些具体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中高段教学; 现状; 策略
引言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有着显著的作用,故而在众多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数学存在于课堂上,渗透于生活中。由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情境中,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明确提出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立足于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目前,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影响,致使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深受应式教学理念的影响,紧紧围绕小升初考试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评价中,也以学生的成绩和分数为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能力和思维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开展教学,在这种接受性教学模式下,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制约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常常片面扩充知识,但教学深度不够,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显著的功利性,学生学习任务较重,且效率不高,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厌烦的心理,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感性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简单地来说,也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因为自身的兴趣和喜好,对哪一学科兴趣高自然也就更加愿意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都会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特点以及学习水平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以此为依据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从而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学习“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将倍数当做是一个队伍中的领队,而因数则是数列中的小兵,采用这种趣味性的教学,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的难度,而且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记忆点。知识点讲解过后,教师可以列出一组数字,让学生判断在这组数字中,哪些可以成为领队,哪些是队伍中的小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而且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科学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更好地迎合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就需要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的开展,通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有效提升。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新知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一个正方体盒子、一把量尺和一把小剪刀,在正式学习开始前,引导学生进行一个手工实践。首先让学生沿着盒子边缘剪开,让学生数一数盒子共有几个面?分别比较一下每个面有没有区别?之后拿出量尺量一量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上述问题,然后在实践过程中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好奇心被有效调动,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学习,学习效率自然能得到相应的增强。
(三)丰富课堂呈现形式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配合多媒体手段,从学生兴趣出发,为学生带来多样化的课堂呈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借助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其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打造图文并茂的数学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出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让学生对二者进行观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将圆柱进行拆分,使其成为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周长即为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即为圆柱的高,为学生后续学习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然后可将一面三角形小旗旋转一周,让学生观察旋转后的形状,并根据所学的圆柱知识明确三角形的底、高和圆锥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组成,突破教学难点,增强课堂实效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面对比较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受到其他事物影响的学生,培养其自律能力是首要的,教师应通过比较严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在学生自律能力较差时,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式的警示指导,促进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并通过布置课后预习任务和复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反思,并通过检验课堂的学习效果,使学习效果得到反馈,这样通过长期的预习复习以及进行问题的思考,逐渐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与相关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相结合,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惩罚机制的设置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反思。在用微课进行课后学习时,教师应预留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中高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教学课堂是每一名教师的奋斗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的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雅玲.如何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43.
[2]李申平.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13):61-62.
[3]刘俊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556-557.
[4]王琳洁.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246.
[5]董光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