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一块不可抛却的阵地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陈惠国
[导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老话题,也可以说是伴随着语文教学的一个衍产物。
        陈惠国
        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第二中学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老话题,也可以说是伴随着语文教学的一个衍产物。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最为重要。其内容是教会学生自内而外的一种活动,一种自主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说是课内阅读的延续与扩展。它是语文阅读能力迅速提高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不仅要做好学生的课内阅读学习的规划,也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的规划,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虽说语文教学时,课内阅读的方法习惯养成了,但并非学生就会主动的去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要意识到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快速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是相当有效的。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辅助,不管课内阅读的方法有多好、效率有多高,语文能力的提高都不会收到明显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所以有必要训练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性、熟练性、技巧性,以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这样一来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当他们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时,他们就会平时学得更好更快,效率就不言而喻了。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特别是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的,并且对初中生的要求提得更为具体:“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两百多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或以上,并养成及时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好习惯。”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扩大阅读视野,遨游在书海中吸吮知识营养,了解社会人生,窥视五彩缤纷的世界。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些能够把广泛阅读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写作中的学生,他们的每一次作文训练中的语言表达要比其它学生来的流畅成熟有魅力,语文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的是得益于课外阅读。”那么,目前初中生(尤其是阅读资源不多的农村校)的课外阅读现在到底如何呢?据调查,有自主阅读习惯的初中生不多只占不到百分之三十,一些百无聊赖时才去阅读学生占的比例也才百分之四十多点而已,极少阅读的还不少。更何况这里的所指的课外阅读的书目并非说是全跟学习有帮助的,其中不乏有一些品位低下的漫画书、校园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等。可见,真正去主动阅读文学作品的和主动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多,这种情况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尤为不乐观。这也导致了农村中学的语文质量测试往往比城市中学的学生成绩低许多的一个原因。
        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功夫在课外”----这是个浅显的道理。 鼓励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储备和认知能力的延续提升。每一位教师也都深谙,那些所谓的语文尖子、尤其是那些擅长写作的中学生,无不有着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一定的课外阅读量。然而,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不少语文教师却又诸多原因从不把课外阅读列人语文教学计划,更谈不上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和要求,以及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步骤。只是忙于完成教学任务,阶段测试和各种优差生的辅导转化什么的,忽视甚至完全放弃了课外阅读这块重要阵地。正是这呀昂一些教师自身思想认识和教学行为上的矛盾性,使得语文教育成为一种残缺不全的教育,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有很强的社会性,这就规定了开展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仅以作为语文教学中心任务的作文教学为例,文章写作无不涉及天文地理各个学科的知识。对这些知识孤陋寡闻,很难写出什么好文章。如果经常引导中学生涉猎各种书报杂志,动手动笔,抄抄写写,每隔一段时间回头读一读,想一想,一旦习惯成自然,学生一定会大开眼界,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挥写丰富多彩的生活,喜怒哀乐定会使他们“下笔如有神”。一位中学生在一篇题为《生活的色彩》的思想评论中写道: “闻一多先生对生活的色彩进行过形象而又确切的阐述,他说‘生活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以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赐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读了这段话,你感觉到了生活有累人的沉重,也有醉人的舒畅和轻松。如同一条弯弯的虹,任你裁下哪一段,都是七彩的,虽然或淡或浓。” 读到此,你定会惊叹这位中学生引用发挥得恰到好处,你定会意识到这位学生的文思泉涌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积累。
        课外阅读如能与写作练笔相结合起来,就更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这方面本人做过了许多尝试,也收获颇丰。陆续有几届学生中个别有文学兴趣的,在阅读之余试着写写文字去投稿竟然被采纳,一点点的稿费足以让他们兴奋了一阵子。当然更多的时候,局限于学校的现实及管理制度问题等因素,学生真的是没多少时间去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的。下面谈谈一些还记得的做法,以飨读者。
        在任教初中语文的三十年生涯里,课余时间,我曾为学生推荐过上百篇文章,选文涉及面也较为广泛。我曾尝试着要求学生在读过之后,趁热打铁,抓住灵感,写下自己的收获——认识方面的或文学鉴赏方面的(有的教师称之为“激情文”),结果深受启发。小小说《评先进》是针砭评先进中的歪风邪气的,一位同学读后写道:“去了做作,少了虚伪,这世界不就更真实更美好了吗? 民主使心邪的人乘机而人,当了他们的挡箭牌,看来民主并不实际。” 之后,这位同学又在原稿的“民主”前面加了“有时”两个字。《溪上本无桥》是一篇反映改革形势下的新人新事之作,一位中学生读后写道:“个人搭桥,方便男女老少,本无可厚非,然而乡长说:‘青年人不要利欲熏心,社会主义嘛!’过桥收费许是不当,终于,桥拆了。溪上本无桥,就该永远没有?世上本无的东西就该永远没有?”“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即使在你受到严重侵害时,也应该保持理智。其实,忍耐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这是一位中学生读了小说《复仇》后的思想收获。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激情文”里,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理解是相当敏锐、相当深刻的;他们遣词造句,锤炼词语的严谨态度也是十分可贵的。
        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若能引导学生把这种阅读与练笔相结合的课外语文活动引向深入并坚持下去,这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课内所获得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发挥个人爱好和特长,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希望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来关心这块本不该被遗忘的“角落”,愿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切实抓好课外阅读这块阵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注:本文系南靖县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初中阶段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研究”(立项号:njkt1937)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