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美花
广西柳州市凤阳教学点 广西 柳州 545104
摘要: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加强德育规律研究,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因材施教,润物细无声,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小学德育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便给班主任老师开展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做到因材施教,并切实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班主任工作;因材施教;注重实效
一、小学德育教育应关注学生个人属性
认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人认知和意识倾向性因素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且这种过程是在自然生长状态下进行的,于是我们便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教育需要迎合和满足学生的自然生长规律;又因为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个性特征具有一定共性,所以我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又需要做到张弛有度。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老师们会格外关注学生个人属性的外显,因为这有助于自己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性情,但为了使实际工作更具实效性,我们往往会从他们的共性出发,并以此为基点来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而另一方面,我们在挖掘学生共性时,又会站在能力、气质、性格等多个维度去指导学生如何在不脱离“共性”基础的前提下张扬自己的个性,并试图从多角度透析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人格品质,通过对他们人格和心理活动进行探析,把握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尺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工作计划。如果从“共性”出发去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法是极其有限的,因为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需要有相应的素材,学生的外显性过于单一,并不利于老师创造出更多具有实效性的教育策略。所以我们要从心里特征和人格出发,尽可能挖掘出更多的学生内在品质。
二、小学德育教育应关注内容与个体的对接
基于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原则,我们在开展实际工作时,需要将学生的特点和属性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保证从学生自身能力出发的教育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使教育内容与学生个体得到很好的衔接。但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德育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并且相同性质的教育内容也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所以,我们又把内容的深浅和学生的理解力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对接,所以,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除了要求班主任老师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外,还要关注任务难度的问题。
多德森定律是心理学上比较著名的一个理论,它所阐述的内容大致是:任务容易,增强动机效果会提高,但若无休止的增强任务难度,最佳动机水平就会逐渐减低。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班主任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既不能过高估价也不能过低估计儿童的个性发展水平,而是应当在“最近发展区”理念指导下创造儿童道德发展的最佳条件。比如对于性格和家境有着明显不同的两类型学生,老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和提出训练要求肯定是不同的,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来进行设计。
三、小学德育教育应关注德育与“心育”的统一
单看德育,它被赋予了太多“责任和使命”,虽然不像法律那般冷酷无情,但由于涉及到过多制度、规则等方面的元素,因此常会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为了让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我们需要关注德育与“心育”的相统一,也就是说,要在德育教育中融入进更多关爱。分析个体个性与品德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个体的意识倾向性会影响个体道德判断与行为的发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制约着道德行为的表现形式。面对当前越来越严重的溺爱式家庭教育现象,班主任老师除了要积极与家长们展开沟通,要求家长努力配合学校教育外,还要更加有耐心地用春风细雨般的话语去滋润孩子的心田,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慢慢地学会适应,培养坚强的性格。
四、小学德育教育应从学生属性出发
当我们在挖掘学生特点与属性时,不仅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也要去认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成因。众所周知,个体会在他所处的不同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性格特征来,当好与不好的经历个体验积累的足够多时,个体就会形成某种行为习惯,并在遇到类似情况发生时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有些学生在学校里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可是到了家里却判若两人,不听家长的话,对长辈没礼貌,家里东西弄得乱七八糟。针对这一类学生所开展的德育教育,需要班主任老师在摸清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情境去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注重实效性的德育教育工作若要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包括心理特征、人格属性、家庭情况、成长经历。总之,教育工作者只有对具体德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体性“实际有了透彻的了解,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陆艳芳.立德树人,任重道远——谈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知识文库,2020(23):158-159.
[2]麦伟莲. 爱于心,践于德——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探究[A]. 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2020年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卷二)[C].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食药同源发展工作委员会,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