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添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3402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把学生科研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积极促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3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大学本科生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保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
引言
伴随国家高等教育从以往精英化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方向发展,各地方高校均已将培育应用型人才视作现阶段核心办学目标。而高等院校实验室作为新兴技术研发以及实践教学的主要阵地,其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因此,高校若想朝着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型发展,应将实验室开放视作教改工作的重点内容。高校实验室开放,指的是各个实验室在有效完成常规实验教学以及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借助实验室内现有资源面向师生群体进行开放,资源主要包括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师资团队以及实验设备仪器等,这是对于高校实验教育内容与实践教育体系的有效改革,更是培育出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路径。
一、开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所在学院科研环境认识不足
学生对科研环境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本院老师所开展的科研项目认识不足。学生还停留在以学习为主的状态,与老师的沟通仅仅为理论知识方面的交流,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没有概念,更不知道老师所做的实验项目。二是对本学院科研平台的硬件设施认识不足。实验室里的设备以教学和科研所需为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验室只为课程教学服务,配备的设备多为小型教学设备,功能单一,这就导致学生只了解部分教学设备,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了解不足,造成实验室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请。
(二)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尚未完善
高校针对实验室并未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职能结构并无统一化建制,以及各个职能部门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职责有所不同,各所高校内部所成立的实验室相关管理部门归属不一,既有归属于教务处的部门,亦有归属于实验室和设备管理处的部门,同时,不仅有归属于资产管理处的部门,还有归属于实验教育中心管理的部门,这一现象致使高校内部实验室管理体系存在整体混乱的问题,具体运行机制缺乏顺畅性,进而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中导致各个实验室之间鲜少进行交流与互动,仪器设施采购重复,欠缺科学论证的程序,同时实验室存在功能单一化,使用效益偏低,以及管理职责模糊的严重问题,这导致实验室开放和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验教育资源难以获得有效应用。
二、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
(一)加强开放实验室网络平台建设
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网络学习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新手段,实验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设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结合本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际情况,可建立专门的网页,将学院中可用的实验仪器及其主要功能整理成文档,发送到学院网站,供学生下载,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院的实验室资源。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设计阶段,可以查阅本单位可用科研仪器,结合资料和自己的想法设计课题。在课题得到批准后,提交相应的仪器申请。管理员根据学生的申请协调仪器使用时间。未来学院将集中建设信息化平台,实行实验室开放的网络化管理,开通大型仪器网上预约功能,便于管理员全面安排时间。
(二)建立和完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开放效率,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相关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必需的。比如制定进入实验室做开放实验的申请方式和培训制度,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开放的相关管理制度,熟悉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方法。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原有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每天做好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时间记录工作,以及在仪器使用记录本上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等,老师定期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各个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开放时间,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以及进行开放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为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建议学校适当增加实验经费投入,保障开放实验室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将实验室开放的效果与创新成果作为考核实验室管理人员与专职教师的指标,并将其量化为工作量奖励给相关实验室管理人员及专职教师,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开放的力度,提高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三)构建实验室开放化运行保障与激励机制
一方面,资金保障。资金投入作为实验室开放与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足够的资金是实验室开放有序进行的基础。国家财政部门与学校方面应增加对于实验室开放管理层面的资金投入,而实验室运行资金主要涵盖:实验室管理者与教师劳务报酬、实验耗材费、设备仪器更新和维修保养费、实验室开放重大成果奖励等。对此,应提高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真正满足高校实验教育发展需要,成立实验室开放管理的专项基金。另一方面,人员保障。由于实验技术专员是高等院校实验室开展开放化管理的主体,唯有具备综合素养、能力水平较高的实验教师团队,才可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开放工作效益。学校可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合理化实验室人员架构,并定期组织在职教师参与知识培训活动,成立专题培训班以及校外顶岗实习机会提供等,加强实验室教师团队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四)加强开放实验室安全防护
随着科研的普及和实验类型的丰富,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而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是开展实验室工作的前提。开放实验室需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包括按照国家相应标准建设的消防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监控系统、污染排放系统等,在基础设施上努力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舒适的人性化的实验室环境。对每一个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在实验室墙上张贴安全规范,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易燃易爆试剂,离开时关闭水电等。为保证学生和实验室安全,开放实验室有严格的开放时间限制,夜间不得超过23点,所有实验需要学生提前安排好时间。对于晚上实验,提倡两名学生一起工作。开放实验室每天安排值班教师,并通知学生,一旦出现问题随时报告。实验室管理员要做好相应的紧急处理预案,以便及时处理各种事故,并定期对开放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五)加强培训实验人员
在对实验室管理的改革措施中,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一定要对高校实验室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管理与合理运用实验室的能力。就实验室人员来说,他们也是属于科技人员,他们的综合实力和认知水平都将会影响到学生进行实验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好学生,也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目的,高校就应该定期地对实验人员的能力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老师进行提升学生的能力。
结束语
实验室开放是教育改革,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是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条件。以完善的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为支撑,加强开放实验室的有序化管理,是打造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验室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关于高等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几点思考[J].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2019(04):65-66.
[2]丁晓英,聂文杰,孙强.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9(24):258-259.
[3]张龙霏,齐冬梅,任萌,张宏萌,蒋海强.高校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山东化工,2019,48(24):154-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