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岳松 张佃喜
安丘市兴华学校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优秀的文化知识,然而,今天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我们现在的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并且对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也严重不足,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从对诗歌的鉴赏出发,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有就是培养对语文鉴赏的形式这两个方向出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教学策略
引言
在教育领域,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并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整,让传统文化走进初中语文课堂,将初中语文课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发挥当代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
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的传统文化一般情况下就是指,民族所共同享用并且创造的一种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本身具有较强的精神力量,能够不断地提高民族之间的凝聚力。所以,每个国家、民族都有着对传统文化宣扬的重任。这样才可以对历史文化进行承载,带领中华民族更好地走入到文明社会当中。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实施就能够更加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发扬,让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二)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精神成长”。这将语文学科的教学由过去的知识传递,转移到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注重对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培养,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
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的认识
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有个全面的认识,也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引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尽管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予以了重视,但却忽视了蕴藏在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遮掩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致使语文教学多停留于表象层面,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但自身的想法与思维并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学校方面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从思想层面认知并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将教师的学习效果和考核评优相挂钩,来提高教师的关注力度,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经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三、初中语文教学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横纵拓展传统文化内容
明晰语文教材价值取向,确定教学目标方向。深入分析语文教材的主题内容,可以看到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价值取向更贴近自然、社会与人生,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色彩明显,且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增加,传统文化的比重加大。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确定传统文化渗透的活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以及学生对语文学习过程的不同要求,考虑上述问题开展课堂内的精准教学计划,会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渗透传统文化,锻炼语言能力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道德因素不断的进行挖掘,并带领学生学习古人身上的伟大胸襟和博大的力量。这样也可以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建设产生强大动力,让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得到科学的构建。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趁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对文化产生更加深厚的体验感。例如,在讲解《醉翁亭记》这篇课文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加深分析,作者借助“山水之乐”以含蓄的方式对封建社会背景下地方长官隐秘在山水后的苦衷进行表达。并借助借景抒情来展现出情感思想,将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充分的展现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让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体会,让学生对古仁人的高尚情怀进行感受。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转变文本的载体,可以让学生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融入到其中。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传统文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的传统文化的渗透。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法,着力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优化教学方法,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进行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的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在玩乐的同时高效学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其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力工具。例如,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学中,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先让学生对其历史背景有着充分的了解。老师然后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在突然放在大屏幕上,来震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范仲淹的精神。在这充满强烈爱国情怀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可以长时间熟悉他们的知识和内容,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减少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时空隔阂,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古人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态度,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四)开展实践活动融合传统文化,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探索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现,探索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文学习脉络,也会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会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以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不同民族精神。生活中的民族文化体现比较广泛,教师融合生活传播传统文化会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如教师可以开展“每日一诗”、成语故事分享等课前“三分钟”活动,让学生们每天按照车轮式,在课前三分钟进行古诗词、成语故事等的分享,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古诗文竞赛活动、古诗文抄写比赛活动、分享“我”和古诗的故事、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也能够为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做好积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初中语文教学不应仅是知识的教学,更应注重人文主义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有个全面的认识,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元素,并适当地为学生进行拓展,让学生充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以此推动我国文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招力雪.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116+128.
[2]王惠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2019(10):275.
[3]王玲丽.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现代职业教育,2019(23):122-123.
[4]秦绪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9(07):266.
[5]任树霞.初中语文教学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9(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