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新方式活跃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9期   作者:唐华昌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课的学习要求有新,有义,有活力,随着新事物的发生
        唐华昌
        惠州市惠城区大岚中学  广东省惠州市   516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课的学习要求有新,有义,有活力,随着新事物的发生,孩子都特别喜欢追求新事物的感觉,因此把新事物结合教学,是一项创新之举,让跟着时代的潮流,进行学习,通过寓学习于创新,游戏,因材施教,和拓展审美等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字:学生,音乐课,学习,积极性
        古代有科举考试改变读书人的仕途,现在有中考,高考改变莘莘学子的命运,学习成绩的追求永远是每个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目标,需要考试,以至于中考的内容,学校和家长特别重视,学生也会拼命学,而不需要考试的科目则随意对待,我们的音乐科目就是处于这一尴尬的局面,尤其在乡镇的中学,音乐课就是一门放松课,没有任何的要求,学生其实特别希望音乐课存在的,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我在想,为什么不能不能结合起来把音乐融入到学习上呢?
        死记硬背的知识,背过了就忘记,效果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有趣的知识,学习起来不费劲,效率也是很好的,教育学上也有讲到,有意义识记的记忆才是永久有效的,音乐课程学习,不单单是唱,更多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民族文华的了解,能过学习并且传播优秀的文化,能发现美的存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抒发内心的情感,这就是学习音乐的目的,音乐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帮助其他科目的学习,比如,语文,朗诵古诗,用着音乐专业的声腔和气息,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入,更加丰富的表现自己的情感,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音乐课上的质量,让学是快乐的参加音乐课堂的学习,寓学习于音乐,寓音乐于游戏,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的知识,又可以快乐的享受音乐,我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下几点看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
一、寓学习于创新,创新新课导入
        课程的导入,无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导入都是要认真策划,我喜欢接触很多我没有学习的领域,比如,吉他,小提琴,架子鼓,这些都是我不太擅长的乐器,学生都很喜欢弹吉他边弹边唱的老师,我经过几年的训练,自学,终于在吉他弹唱有了小成绩,弹奏普通的,稍微练习一下还是很顺手的,还有其他的乐器,我都非常用心自学和网上找资源学习,于是我每次上一门课,导入的时候,学生总是看到我拿着不同的乐器来上课,也给他们演奏不同的歌曲,学生每次上课对我都充满了期待,我也很开心,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在我的身上,认真的学习我教授的内容。导入是一课最重点的,开头就要打响,不然后面再抓,学习的效率很难提升。


二、寓学习于游戏,升华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初中的音乐课教育是,强调有双基: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这个双基在初中低年级要求不高,只要会唱即可,虽然基础知识也是双基之一,但处在不太重视的位置,而现在则强调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在四基中,基本活动也纳入,足以说明,音乐课开展活动的必要性,学生好玩,喜欢玩,玩自古以来都是每个学生都想做的事情,活动开展,优先选择游戏的设计,会让学生更加感兴趣,寓学习于游戏,作为一名有方法,有爱心的教师,我经常会在观察学生放学后的活动,虽然学校禁止学生拿手机,使用手机,但是,在上课期间可以阻止,回家之后就无法阻止了,现在的中学生们特别喜欢刷抖音,玩快手,发视频,他们特别喜欢模范,然后发至朋友圈让朋友们点赞,我就抓住这一点,在华夏乐章《蓝花花》这一课里的活动环节,先提前告诉学生上课时活动需要准备的东西,并且要求:让学生用乐器模仿陕北民歌《蓝花花》中的人物,每个学生想一个乐器来模仿,并且表演出来,同时拍一个短视频,委托一些能进行视频制作的同学,发至朋友圈或抖音,快手等平台让其他同学进行投票选择,学生听到都非常感兴趣,课前积极准备,课上用最好的状态来表演,学生通过这节课掌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寓学习于活动,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才能获得审美性的感觉。
三、寓学习于因材施教,抓住重难点
每个学生的领域都是都不一样,有些同学唱歌很好,有些同学跳舞很厉害,在音乐课的学习,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做到每个学生能学有所长,用有所用,在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灿烂的阳光下》这一课学习中,由于是二声部的合唱,我让唱歌非常好的同学先学会,带动其他同学,两个声部分开练,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我则在旁边弹琴,帮助领唱的学生抓准音准,做一个伴奏员,在之后合唱时,让负责教唱的学生选出谁唱高声谁唱低声。
   二声部的低声部是最难唱的,于是我把那个难点放在练声时哼唱的旋律,让难点从一开始就在突破,学生唱着,脑海里的记忆不断在浮现,让学生想不掌握,都很难啊,对比以往的音乐教学,乡镇中学的学生根本没有识谱 的概念,每次学新歌都是听录音机唱几遍,就跟着老师学,学生几遍下来,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怎能对音乐感兴趣呢?于是我教学的顺序是做了调整,先聆听一遍,感受音乐的情绪,之后直接让学是试着听着音乐的旋律,边听便哼,于是问一下,感觉哪里比较难掌握好,把它圈出来,一般有四分,二八简单节奏型的旋律,学生都没有问题,就是难点的节奏型,比如小附点,大附点,三连音等难些的就会很难把握,于是我结合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常用语:大附点是有些三轮车经常会冒出这一句话:倒..车,请注意,这个话是由大附点加十六八组合的,学生一听,恍然大悟,立即就明白了。
四、寓学习于拓展审美,开阔视野
        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这就要求音乐老师的素养非常高,除了教授音乐课内的知识,也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予以补充,,让学生学习更多关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在音乐学习中不知不觉得到了巩固,课堂延伸中除了学生少接触的其他民族文化,我也会把本土的音乐特色融入至音乐课的学习中,比如:客家文化,同时,也加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让学生知道其实流行音乐的好听,并不仅限于流行歌曲,客家山歌也可以流行唱法,在唱腔稍微转化一下,就能编成一首优美的流行音乐。改变了学生对于本土文化认知,也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艺术本身源于生活,音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存在产生了音乐,同时让生活内容融入与学生的学习里,寓学习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中享受生活动愉悦与美好。
五、寓学习于娱乐,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能激发起学生的潜力,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只要学生愿意学,学习就不会差到哪里,因为肯学,学生的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有了兴趣,学生学得愉悦又有效果。虽然兴趣能促进学习,但是学习兴趣始终不是一生下来就有,主要还是需要师傅去引导,需要一个引路人去调动,有句话说得好,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引学生进门是第一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让学生有兴趣,能创造性地去学,最终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立梅 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国家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M],2001,
[3]赵文珺.合理引入流行音乐,优化初中音乐教学[J].考试周刊,2016.1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