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王昌平
[导读] 在新课改之下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王昌平
        (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校  408300)
        摘要:在新课改之下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教学上老师也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不断的突破原有学习的瓶颈。在老师创新的教学思维下,逐渐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培养跳跃性思维,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核心素养下教师要求学生的标准也要进行一些变动,通过转换教学理念,把一些新方法新模式,带到课堂,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兴趣,传授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和写作上能有更好的发挥。现在的初中语文主要还是阅读占主要地位,所以老师在阅读方便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今天我们研究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几点策略。
一、传授学生具体的阅读方式方法
        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在理解上会有很多困难。所以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比如文章总的修辞,表达顺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展现文章主旨,通过这样具体的阅读方向,让学生学习之后能摒弃原有的一些阅读上的弯路[1]。慢慢提升阅读速度和质量。在课堂上老师用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先把方法教好,这样不管以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生都能锻炼阅读。
        例如老师讲《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老师在将经验技巧的的时候,首先先从题目看,就知道文章的内容主要是什么了,然后这样的文章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些故事或这生活背景来进行讲述的,然后通过描写母亲的经历,最后抒发对母亲的尊敬和爱。老师在讲这样的文章的时候首先要想让学生有一个心里准备,不能急于找到文章的主旨,因为不到最后是不会突出的。这是语文书其中一种类型的文章,老师先给学生做一些讲解,然后让学生锻炼阅读,然后在逐一讲解其他文章,一种学习习惯不可能一下子就养成,所以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有耐心的给学生讲解。
二、利用多媒体解决阅读理解困境
        初中生由于是青春期,对语文这样的学科本身不怎么感兴趣,主要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愿意去学习[2]。现在的教学都流行特色教学,语文老师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一些新奇的教学过程,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具进行教学,比如多媒体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过程。

初中的语文课本中会有一些文学名著或者古代历史故事在其中,有的文言文学生读起来特别拗口,都比较不喜欢这样类型的文章,那么老师就要利用多媒体打破学生阅读的瓶颈,学生对学的内容感兴趣。
        比如老师在讲《龟虽寿》的时候,作者的雄心报复,现代的学生那么容易就搞懂。这时老师可以放一些关于曹操生平经历,铺垫一下作者在那个在学生心中的印象,通过多媒体学生对曹操的一些生平的了解,知道他们的一些谋略和理想,再进行阅读正文就会更有感觉,在念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豪迈的情怀在心里滋生。所以在阅读上老师要通过一些途径,能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促进学习,这样通过多媒体先了解一下作者,在进行文章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带入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也能积累一些作者的生平故事,在写作中也能用得到。
三、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深度理解
        初中阶段在阅读量上比小学生要多很多,在理解能力上也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的语文课文中有很多近代的一些诗歌和散文。这样也是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活跃学生学习的思维,通过不同文章的阅读,语感和体会也会不同[3]。多角度多类型的文章,也能不断的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在教学上尝试各种教学方式,首先是想让学生练习阅读,但是主要的方向是想让学生以后能自主独立的去分析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是真正的提高。对于初中生,当他们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文章的时候,老师就要开始锻炼让他们去体会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老师讲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每一篇文章表面看上去都是在叙事或者描述,让读者了解当时的一些事和人,作者通过文章想讥讽一些社会现象和反应一些社会现实。虽然作品内容描述的很简单,但是在写作背后都透露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把百姓的生活的疾苦通过故事进行讲述,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让人们的了解的含义。老师要在课文讲完之后让学生拓展一些阅读思维,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以后阅读同类型的文章,也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就会更强。
结论:总而言之,阅读在语文教学上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把阅读能力培养好至关重要,老师在教学上也要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给学生进行引导和锻炼,让学生通过老师传授的技巧,在你阅读分析上能掌握文章的核心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快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效的教学方式一但形成,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上也会更系统,更认真,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环节也能更轻松顺畅,这样的教学环境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金娥.先学后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18.
[2]袁卫军.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与学行为的转变[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Z2):106.
[3]温陆琼.初中语文“教读课”中“让学习发生”的策略[J].广西教育,2020(29):32-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