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莲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第四小学,宁夏 吴忠市 同心县 751300
摘要:识字教学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并且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巧妙采取丰富多样的识字方法,让识字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行识字。
关键词:想象法识字;归类法识字;游戏法识字;创设情境法识字
1想象法识字
生活当中我们所应用的语言文字都来源于生活,但是最终还要回归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识记效果,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教学“颜”这个二类生字,由于大多数孩子还不认识“彦”和“页”这两个新部件,因此学生识记时产生了困难。此时我这样巧妙地引导:同学们,生活当中你看过“颜”这个生字宝宝吗?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争先恐后地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有的孩子说:“老师,这个‘颜’是我们颜老师的‘颜’。”是呀,我们一(3)班的数学老师不正姓颜吗?有的孩子抢着说:“这个‘颜’是颜色的‘颜’,我还知道很多颜色呢!”……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了,他们的回答真是丰富多彩。看来我们生活中的素材果然是无穷无尽的,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些生活素材,对于识字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归类法识字
古人创造汉字有着一定的规律和依据,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依据造字原理大致可以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几种形式。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将汉字进行分类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拓展识字的范围。例如,要教学“江、河、湖、海、泊、泪”这些生字,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字都带有“氵”旁。这样,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得出结论:这些字都带有“氵”旁,都跟水有关系;还可以利用它们字根的不同,对它们进行区别;同时也可以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知道哪些带有“氵”旁的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归类识字,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还认识一些课外的带有“氵”的生字。这样教师有意地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了归类,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采用巧妙的办法进行识记,大大提高识字的效果。
3游戏法识字
3.1“开火车”游戏法
“开火车”游戏识字法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课堂识字效果,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通常教师会在学生自主识字以后,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生字效果的掌握。若火车行驶的顺利,说明孩子们掌握的效果较好;若火车行驶不通畅,说明孩子们掌握的效果不好,教师就要进行强化与辅导。同时识字教学完成后,在巩固环节,教师也可以采用“开火车”游戏的方法,对本节课学习地生字进行当堂检测,从而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做“开火车”的游戏时,也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可以边拍手边和学生激趣互动,教师大声地说:“火车火车往哪儿开?”学生一起说:“火车,火车往这儿开!”然后学生立马坐直身子,精神抖擞,等待老师选择。老师可以故意扫视全班学生,看哪个小组坐得端正就选哪列小火车进行汇报。另外,老师采用的“开火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单轨火车的形式,有双轨火车的形式,有环城火车的形式,还有翻山火车的形式等。由于小学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这样操作简便、形式多样的开火车游戏形式,给枯燥无味的课堂识字教学带来了调味剂,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2“欢乐对对碰”游戏法
这个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调动部分不爱发言、不爱参与课堂活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先利用课件出示:第一组:“亻”旁和“也、木、本、火、半、主、立”等几个字;第二组:“青”字和“氵”“日”“目”“忄”“讠”等几个偏旁;然后教师引导孩子们完成第一组游戏:同桌二人小组内互相做“欢乐对对碰”的游戏。第一个同学边拍手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亻’和‘门’一碰,我们。”这样同桌二人依次做游戏。第二组练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可以请学生来汇报:第一个同学可以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青’和‘氵’一碰,清,清水的清。”另一个接着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青’和‘讠’一碰,请,请客的请。”这样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汉字重新组合,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识字的乐趣,也极大地调动了部分不爱发言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3.3“找朋友”游戏法
“找朋友”的游戏是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由于孩子年龄特点的原因,他们非常愿意与别的孩子交朋友。因此,在课堂当中巧妙的采用“找朋友”的游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后,教师为了检查学生对学习的11个生字的掌握情况,可以安排“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刚才学习的11个生字宝宝,然后指定两列学生,一列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另一列学生排成一列来到黑板上。在座位上的第一个学生任选其中一个生字大声地叫朋友,例如可以这样叫朋友:“群,群在哪里?”上黑板的一列的第一个同学用“找朋友”,可以指着黑板上的“群”字说道:“群,群在这里!”下面的同学有节奏地拍手喊道:“对对对,你两是对好朋友!”如果上黑板的同学找错了,就请其他同学帮忙改正。然后,后面的同学依次进行。若朋友找完了,孩子们还有兴趣,老师可以再叫两组学生再次找朋友。此时课堂上的气氛分非常热闹,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其中。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会了要学习的知识,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4创设情境法识字
传统的识字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若能在识字教学中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显得很重要。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我制作了生动的课件。课件中:一只可爱的小鸭子游过了小河,一只小公鸡也想过河,这可怎么办呢?它正急得团团转!这时,小河里长出了一片片碧绿的荷叶,而且每片荷叶上都有一个生字宝宝,当然这些生字宝宝就是本课要学习的二类生字。在当学生被画面深深地打动时,我巧妙引导:“这只小公鸡想过河,可是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帮它吗?”学生的回答很响亮:“愿意!”看来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好,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只要你用最好的方法记住荷叶上的字宝宝,小公鸡就能跳过河了。”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在想方设法地去帮助小公鸡。同时,看着小公鸡一步一步地跳过了河,他们激动不已。最后我替小公鸡感谢他们时,班里沸腾了,孩子们好像炸开的锅。这样在整个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得益于教师教学情境的合理营造。
结束语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只有我们教师采取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才能让课堂绽放活力,才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识字效率[J].杨海荣.教育革新.2017(06)
[2]怎样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J].卢坤华.广西教育.2009(31)
[3]谈小学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J].杨维泊.知识经济.2015(07)
[4]小学学生快速识字的途径[J].黄翠.广西教育.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