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凯丽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石雪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整个成长阶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能力的开发,在课程设计方面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本文从探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出发,分析了目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几点对策建议,以期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促进幼儿能力提升,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主体 课程 游戏化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地创设条件,提供材料,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能够较快较完整地获取游戏里的信息,这种集中精神做一件事的机会正是培养能力的最佳时机。所以,如果将课程游戏化,幼儿就会对课程学习更加专注,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品质。但是现阶段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设计不合理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整个课程游戏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师对于课程游戏化理解比较片面,对于幼儿的发展规律认识得不清晰,不能很好地把握设计的主体性,游戏方式一成不变,设计并不合理。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游戏方式也需要不断地变化,但是如果教师缺少了对幼儿的了解,对待游戏设计不用心,一直采用同样的方式来进行游戏,就会让幼儿对游戏缺少兴趣,产生厌倦感,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中,并且游戏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成长。
(二)游戏完成形式化
教师在进行课程游戏的过程中要清楚游戏的目的,将教学知识很好地融入到游戏中,这样游戏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结构化的形式,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对游戏进行解读,全程把控游戏的进展。幼儿在游戏中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对于游戏不能很好地理解,更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自主探索和创造,全程按照教师的指挥进行,游戏虽然达到了教师设想的结果,但是却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幼儿在完成游戏后可能只能体会到游戏的热闹,而感受不到游戏背后的知识。
二、以幼儿为主体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学前教育专家虞永平说过:课程游戏化,就是要让幼儿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加丰富、生动、有趣。所以,对于课程游戏化并不是简单地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是要以幼儿为主体来实施课程教学。
(一)以幼儿认知出发设计游戏
设计是游戏的灵魂,一个好的游戏需要融入所需要教授的知识,需要达到的能力提升要求。要做好一个好的游戏设计就要求教师要从幼儿的认知出发。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兴趣,从兴趣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游戏的导入。
了解幼儿的成长变化规律,设计出幼儿能够理解并且能够操作的游戏。其次,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从多角度进行游戏设计,采取多种游戏方式,改变课程的枯燥,游戏的单调。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增加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等,还可以通过优秀教师的分享来学习多种形式的游戏方式,让游戏设计得更丰富,更专业。最后,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学科结合的方式,来让幼儿进行全方面的能力培养。
(二)以幼儿自主探索完成游戏
幼儿教育强调的是对幼儿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是最重要的。所以,要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来完成游戏。如果把一个游戏比作一副书法作品的话,教师的作用只是起笔,剩下的笔画需要幼儿来自行完成。第一,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认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人,幼儿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要将游戏过程搭建成为幼儿感受知识获得经验的平台,激发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教师要改变单一的知识传输,要多创造知识沟通的渠道,赋予幼儿自主权,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第二,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自由、和谐的探索环境。对于幼儿的自主探索,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探索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提升探索的成就感。
(三)以满足幼儿需求改进游戏
幼儿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所以游戏的结合方式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是需要随时变化的。第一,教学的目标是教师根据幼儿园行动指南来制定的,但是要根据幼儿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既要保证加入的游戏元素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也要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游戏方式。第二,幼儿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教学,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在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中。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不能对于事物有足够的专注力,所以就需要教师将日常的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提升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进行理解。比如,在教幼儿洗手的过程中,如果单纯地告诉幼儿应该怎么洗手,幼儿对较为复杂的过程就会记得不太清楚。而如果将洗手步骤编成儿歌,在洗手的过程中带领幼儿一起进行儿歌演示,就会加深幼儿的印象,让幼儿能够理解正确的洗手做法,记住正确的洗手步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变化,根据幼儿的情况来制定游戏策略。比如,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对于团结协作的认识不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团结协作游戏的开设,通过每一次游戏来加深幼儿能力的培养,一步一步地提升幼儿的能力。
三、总结
幼儿教育不是要教会幼儿认识几个字,会算几道题,而是要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主”的真正含义,要重视课程教学与游戏的结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想象力,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从多方面多角度设计多种方式的游戏来帮助幼儿开发学习智力、获得学习与生活结合的经验、挖掘创新思维潜力,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新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33):82-83.
[2]李小静.不同学龄幼儿游戏化主题活动的设置要点[J].名师在线,2020(28):42-43.
[3]马丹.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特点和教学建议[J].新课程,2020(1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