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一瑛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城关小学
摘要:小学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很小就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各种知识,要想将摄入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只有了解、理解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空间,才能认识现实世界拥有空间观念进而才可能具备创新精神。而数学学科中有大量的几何知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找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并把这些教学策略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才能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 引言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知识经验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小学学段,相关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学习可以建立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活动缺乏创新性、主动性,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也在课堂教学的边缘徘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已经由重知识传授转向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在教学过程中也相应的转入了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但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成为了目前乃至今后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难题。
2 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力是空间能力的核心部分,而空间观念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的基础。可以说,人们进行发明创造、探索创新的必备条件就是空间观念。因此,目前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空间感觉的观念上形成的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方位、距离)的表象就是空间观念。在小学数学的几何初步学习中,学生通过感知实物、模型等过程中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空间观念,即可以收获线段和简单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表象,可以对相近的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有比较准确估计,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分出简单图形。《课标(2011年版)》将其定义为: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物体形状等[1]。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
3.1 优化教学内容
学生在积累的日常生活经验当中,会发现平时可以接触到很多各式各样的图形,借助自我观察、操作或家庭环境的影响,可以初步认识到一些图形的特征。但是图形的认识不仅仅是认识图形这一项任务,还包括其他很多系统的学习方法,并且知识会贯穿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当中。对于这部分内容而言,学生学习的更多是一维图形、二维平面图形以及三维立体图形的特征、性质与作用,很多知识是有联系的,但做好区分十分重要。通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认知过程,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化,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各个图形的特征,把握各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很多知识是学生们通过观察、想象、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得的,因此具有很大的主动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份主动性,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产生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3.2 合理利用认知冲突
大多数学课堂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因课程任务重等原因,教师只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也因考试等压力大等原因,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于数学的学习过程,可以认为是“冲突”不断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善于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制造认知冲突,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这就要求老师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把学习变成一种主动行为。
在介绍《认识面积》的相关内容时:先引导学生用观察法或用将两个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重叠来比较面积的大小,当两种方法都不能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学生会很自然的想到用一种小的图形做标准去测量,近而想到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圆形。通过观察发现正三角形、圆形不能完全铺满图形,无法准确得出一个图形面积的测量值[2]。而正方形却能满足要求,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摆放时无需考虑方向和位置问题,因而面积单位取作它更合适。教师通过认知冲突的教学活动,借助新旧知识的差异,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3.3 提升思维品质
让学生懂得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从而解释空间问题是立足于核心素养空间观念的培养的最终目的。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发展数学思维,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抓住知识本质。同时在生活实际的运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魅力,进一步深化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虽然有的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却不知道为什么用长×宽来计算,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按铺满、铺边、画刻度、量边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思路逐步推进认识:第一,当铺满时,它的面积有多大就是图形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就是用每行的个数乘行数来计算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第二,当长方形比较大,用小正方体没办法铺满时怎么办呢?引导学生理解只要铺边,然后画出刻度,长和宽各摆几个面积单位就有几个刻度,就能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取决于图形中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明晰面积大小与长、宽数量之间的关系,感悟面积度量中“公式只是单位累加的简化操作形式”的本质认识,在不断推理、分析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建立学生的度量意识和空间观念。
3.4 基础知识复习巩固
部分学生在几何的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知识漏洞,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复习。首先,对待学生的错题和知识漏洞,教师应保持重视的态度并及时为学生进行错题的讲觯。有研宄证明对待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反馈有利于错误的减少、时间越长效果越差。同时学生在考试、作业中的错误常常是学生知识的盲点和学习过程中没有听懂的地方,不及时解决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可能还会再次犯错。而且现在的学习都是螺旋上升,相互联系的,学生在之前学习中有没有掌握的地方会对学生之后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所以在对待学生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讲解,保证学生消化理解。其次,在每一章节学习结束之后,可以及时的进行巩固复习并通过单元测试查漏补缺。在每一章节学习结束之后可以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总结本章节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3]。在学期的学习结束之后,也可以让学生对整本书中的几何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之前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5 结束语
总之,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观念和能力对于学生今后长久的学习和发展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空间观念,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更新教学方式,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数学教材中图形的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建立,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廖立华 . 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J].课程教育研究 ,2019(31) .
[2] 戴清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J]. 西部素质教育,2019(02) .
本文系福建省闽清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MQ202003X)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