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绘本在二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曾林海
[导读] 随着绘本出版的数量与日俱增,它逐渐出现在教学现场,
        曾林海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
        摘 要:随着绘本出版的数量与日俱增,它逐渐出现在教学现场,涉及的领域逐渐由语文蔓延到数学教学,而我们也在尝试着通过绘本的介入教学来提升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让绘本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绘本;二年级数学教学;兴趣;应用
一、我校数学绘本教学的缘起
        “绘本”起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在国外多被称作“picture books”(图画书)或者“picture story books”(图画故事书)。它以连续多幅的、配以简短文字的图画形象画面为载体蕴藏情节,生动地讲述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生活或是虚拟的故事。随着绘本出版的数量与日俱增,它逐渐出现在教学现场,涉及的领域逐渐由语文蔓延到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对一二年级的孩子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强烈的学习生活反差,让孩子们一开始对抽象枯燥的数学难以适应。我校低年级数学教研组为了转变学生数学学习状态,从儿童爱看绘本故事的特点出发,尝试通过绘本的介入教学,扩展或者增加有关时间和计算等情节,让儿童观察图画,借助形象感受情节,在领略小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数学知识,从而改变了数学学习方式,让绘本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提高二年级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绘本在课堂中的选择
(一)精心挑选绘本,让学生爱上数学
        寻找合适生动、有效的数学绘本是进行绘本教学的前提。我们的数学绘本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讲一个故事,还利用故事的情境引发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活动,我们结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选择适合的数学绘本。通过大量的阅读,分析、研究、比较以后,我们发现例如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声数学图画书》、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绘本学数学》和斯图尔特的《数学启蒙》绘本、以及湖南出版社的《从小爱数学》系列绘本等就是通过绘图讲解和操作的方法来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对每个概念的方方面面讲得比较详细和透彻,适合教学探索;由于数学绘本图文并茂、贴近儿童生活,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有效帮助低年级儿童搭建知识的软着陆的平台,让低年级孩子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精心加工绘本,让绘本服务课堂教学
       绘本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媒介,我们不能为绘本而绘本,应让绘本回归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本质。有了合适的绘本,不能漫无目地让学生自由观看,需要教师的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如迅速建立绘本档案册,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绘本上的内容进行对接,达到深度融合。这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全方位把控,让绘本在课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进而实现用绘本服务于课堂的教学。      
三、数学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巧用数学绘本,助力课前预习
        例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这一课前,我们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起床上学了》,通过一个小女孩在从起床到真正出门上学的过程中,经历赖床、洗脸、吃早餐等活动,家中的宠物狗山米使用线段计数时间的方法记下了各个活动所用的时间,并计算出总和。?故事中小女孩匆忙起床去上学的过程是每位学生所经理的事情,利用这一故事来进行数学教育,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小狗用线段计数时间的方法也拉近了学生与时间概念的距离。

数学领域以及整个生活中,时间概念都是的一个特别的概念,绘本中设计一只小狗运用定距离的线  段,来表达每个活动所花费的时间,让学生可以清楚的通过线段来计算时间,通过具体的线段数量让孩子们来感知时间的长短,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形象的图形体会到时间的流逝,让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明确的图形成为可以计数的量,让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时间单位量的概念,进而强化了对时间的认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效果,为进一步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二)巧用数学绘本,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分一分与除法》时,为了能够让孩子对除法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我们给孩子讲述斯图尔特的《数学启蒙》系列绘本中《小小消防队员》一书,作者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为三个小小消防队员的衣服配上合适的纽扣,通过对纽扣进行分配的活动,学习用形状、颜色和大小等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并通过三个小小消防员尝试用形状、颜色等属性都无法将纽扣进行平分的历程,感悟数学中“平均分”的概念—确认每份分的数量一样多,最后找出将纽扣平分的适当分类方法—按大小这一属性来分。孩子在快乐的绘本阅读中,很快地掌握了单一属性分类方法,将物件平分成等份的数学概念。相比原始的讲和练,故事的形式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让课堂变得更高效。
(三)巧用数学绘本,提升课堂趣味
         例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内容时,我们给孩子生动地讲述了《巨人的拼布被》的绘本故事。这一绘本故事运用形象的投影,塑造了乐于助人的巨人形象。故事中的巨人拼凑各种形状的细小布块缝制成为巨大的盖被,再在人们遇到诸如粮袋破了、雨伞面被风刮飞了,旗子被刮没了等困难时,能够毅然剪下自己的巨被布料,献给困难中的人们帮助人们缝补用具,解决各种生活困难这使得巨人自身盖被破坏,睡觉着凉而生病后来被帮助的村民知道后,又反过来献出衣被、布料帮助巨人再次拼凑、缝补巨被。课堂的高潮是扮演村民的几十名学生,被巨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感染,一起用较小图形的布积极地开动脑筋,找到多种合理的图形拼法。孩子们在感受和观察后,通过动手剪拼操作,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想办法自己动手取用和拼剪各种形状的纸片,兴致勃勃地完成各种不同图形的拼接,强化数学学习技能的体验。课堂教学中儿童与绘本故事情节融为一体,动手动脑,进入角色,践行着各种图形的选用与拼接,加深了对长方  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图形的切身感知和操作体验,深化了对所学图形特点的认识理解。
(四)巧用数学绘本,巩固课内知识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有规律的周期排列内容后,我们布置任务:阅读《小刺猬的项链》的数学绘本。书中讲述小刺猬拉亚因为浑身长刺,使得伙伴不可接近,因而缺少朋友,他很孤独痛苦。于是,他就编制美丽的项链,分送给其他小动物。因为他学会了有规律地排列不同颜色的珠子,他的项链得到小动物的喜欢。后来他的项链不但在颜色上变化,还能运用向日葵莲蓬,喇叭花等物品来有规律地排列编制,送给更多的小动物,再后来,拉亚还能运用周期排列找出迷宫路线的分布规律,带领伙伴们走出复杂的迷宫。故事中不但有机地把有序排列的数学现象,由数到色到形,灵活变化排列形式,很好地将课堂知识进一步延伸拓展,达到巩固效果。
(五)巧创数学绘本,延伸课后培优
        数学学习不能停留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层面,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内知识,开阔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主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绘本创作。例如:在执教完《时分秒》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创编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激发了极大的兴趣,提升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了培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薛丽花.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5(8):87-89.
 2]高丛林.小学数学绘本教学价值研究与实践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5(5):38-40.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黄显华,霍秉坤,徐慧璇著.现代学习与教学论:性质、关系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5]高丛林.数学绘本: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J].江苏教育,2014(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