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张丽琴
[导读]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九龙街道中心学校
        张丽琴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九龙街道中心学校
        摘要:小学数学阶段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发展处于“黄金期”,教师抓住这一该阶段,点燃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花火,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乃至个人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也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从多角度入手为学生打造独立思考的数学殿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下感受数学魅力、体验数学趣味、爱上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对策
        所谓独立思考能力,即学生能够独立、自主,不依靠旁人完成思考行为,不记住外力,不遵循引导,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时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目标,对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数学教学要求促使小学数学教师产生了新的思考,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我长期处于数学教育一线,对此产生了如下思考:
        一、营造民主课堂氛围,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空间
        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试想一个僵硬、单一、无趣的课堂氛围,会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感受?学生势必是被动的,不愿思考的。但若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积极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将会不自觉地被带动,积极思维发展,独立思考的意识也会形成。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打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要为学生的思考提供空间。民主课堂氛围的打造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引导和环境设计,语言引导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地充满热情,选择带有引导色彩的词汇。环境设计方面,除了要设计“数学区”之外,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座位,呈马蹄状或环装,让学生们整体都处于开放的环境氛围下,这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会大大提升,独立思考能力也会获得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环境。
        二、设置合理趣味问题,为学生独立思考做出要求
        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从原有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角。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就要注意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要适当的提出趣味且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们多元思考,积极投入。以问题为媒介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与交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指明方向。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那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还可以利用化同分母的方法!
        师:那你来说一说
        生2:可以先找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利用同分母分数比大小,然后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进行比较,这样也能够得出对应的结果;
        师:看来大家都很聪明,那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呀?大家好好想一想
        生3:可以采用交叉相乘法...
        生4:可以在化同分母的基础上利用化同分子法...
        在教师的引导与提问下,学生们的思考由浅入深,整个思维被打开。教师倾听学生的想法,认可学生的思想,并且让学生们多层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四、强化学生合作交流,鼓励自行探索与合作交流
        为了让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积极性能够提升,让学生真正能够让成为学习的主人公,思考的操纵人。教师除了要以问题引导外,还可以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进行合作讨论。学生们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习解题技巧,能够在分享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思考思路,大家交流自己的思考思路,碰撞出思维的花火,独立思考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求解”相关知识时,为让学生们通过转化、推导,掌握三角形面积求解公式,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合作探究:
        步骤1:准备好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划分小组成员;
        步骤2:让学生们小组合作,通过三角形的折叠、剪裁、拼图,将其转化为已经学会面积求解的图形;
        步骤3:让学生小组内讨论思考转化后的三角形与原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步骤4:让学生们组内交流合作,探析通过合作时间、独立思考、交流沟通后得到结论;
        步骤5:基于结论,探索三角形面积应当如何计算,用字母应当如何表示;
        步骤6:让学生们小组合作尝试写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的合作学习,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既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化难为简”,又能够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教师可以适当的观察、监督、介入,来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之中,以便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在合作讨论交流制中实现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开展课外数学实践,拓展学生独立思考的场所
        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终将应用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把握数学与生活时间的关系,可以基于数学教学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亲自参与、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培养活动给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培养效果也更突出,能够冲破数学教材和数学课堂的束缚,拓宽教学空间,真正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如在学习“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可以开展如下实践活动:
        师:今天我们带大家到校园里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学校要在百米跑道一侧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树,头尾都要种树,要种多少棵?
        生1:需要先测量跑道的长度;
        生2:可以利用一些物品来表示树木,进行计算;
        生3:可以一个学生站在那,表示树木...
        师:大家想法很多,那按照小组分组,大家来计算一下究竟要种多少棵树好不好?
        师:通过计算,大要注意总结出公式,两端都种树=?一端种树=?两端都不种=?
        在这样的趣味实践活动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生活实践中,根据实际体验进行数学知识思考,即实践又思考、即探析又合作,学生的独立能力能够得到培养,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五、利用多种数学活动,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机会
        教师要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机会。
        第一,教师可以开展课前预习活动,遵循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前学习资源,让学生课前探索、课前思考,在初步感知知识、建立数学框架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认知数学知识;
        第二,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竞赛活动,如课堂内的计算计时比赛、小组讨论大赛,或引入奥数比赛等数学比赛活动进入数学课堂。这样能够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习数学的新机会,也能够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多姿多彩的数学活动之中真正实现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十分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趣味,也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为了以数学课堂为载体,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一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落实上述举措,营造氛围、设置问题、引导合作、数学实践、多种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思考、无时无刻思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泽江.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J].今天,2020(14):158-159.
        [2]高友润.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6):76-77.
        [3]闫冬琴.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培养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8):114-115.
        [4]张天宇.浅谈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1):107-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