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丽
萧山区瓜沥镇大园小学 311241
摘要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注意在数学教育中挖掘德育的重要作用,使它充分地发挥整个教育中德育的重要功能。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德育的渗透,是每位教师面前重点执行的课程任务。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教学中重要任务,本文会就这一内容作详细阐述。
关键词 德育工作;数学教学;渗透策略
因为小学生年级还比较小,非常容易被周边环境影响,当然纠正错误习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加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可以逐步帮助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如今形势下的小学生,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条件较为宽裕,再因为部分家长对他们孩子的德育也不是很重视,这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及发展成长是有弊端的。所以,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进行品德素质教育,在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占很大的分量,这也关乎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任务。
有人认为,别的学科都还可以进行德育,可是数学这个学科怎么进行呢?事实证明,在数学课程各方面的教学中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最新的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视,在十八上已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很有必要。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拥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使学生具有民主的法制知识,要遵守国家 法律和社会的公德;渐渐地为人民做好服务;并具有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和技巧;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以及比较好的心理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提到,课堂上不光要教会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地方。
2.学生道德素养现状令人堪忧
从孔子开创了中国教育以来,摆在第一位的是德育,中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但是如今我们引以为傲的这种礼仪道德正在逐渐沦丧,如今的中小学生的道德文明休养情况实在令我们担忧。目前的学生,自私自利,爱心相对缺乏,责任感及社会公共意识也极其缺乏,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是比较会享受,各种形式的攀比吃穿,但是害怕去受苦,很容易心浮气躁做事情。据我们目前发现,在校园内出现相互吵闹,或者利用钱的利益来买功课参考答案,考试时候出现作弊的现象。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教育已成为我们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个任务涉及到全体所有教师。
二、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之德育渗透措施
1.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十分重要
教师这一职业,担当者社会的责任,对社会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一位教师的思想道德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情感、态度、意志和积极价值观,教师个人的品格魅力尤为关键。这种教育力量的影响力无法用其他事物与方法取代的,因此,教师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是非常重要。
2.挖掘数学教材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德育
(1)渗透爱国教育
数学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查阅资料,来对同学们进行爱国 教育。例如,在“圆的周长”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一本《周髀算经》数学名著,这书有一种周三径一的算法;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了圆周率,把这个范围缩小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伟大的数学家,领先17世纪的荷兰数学家安托尼兹一千一百多年,发现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那是对祖国的自豪,对这些伟人的崇拜与赞许。类似这种故事资料还有很多。
如“在世界上,我国第一个提出并使用小数的”、“在2000多年我国就在用算筹来记数了”、“20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人民会对土地的面积进行计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课程学习时,让学生们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古人就开始了,欧洲要比我们晚一千多年”等,在不经意间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使得学生们都会更加刻苦学习,为祖国效力。
(2)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国家习爷爷对浪费粮食的现状不久前做了重要讲话,他说,浪费粮食实在令人痛心!并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全社会的成员都能做到节约为荣。
因此对于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不仅仅是停留在说教上,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应该适时渗透。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每天浪费饭菜的现象编制一道数学题:如果全国的14亿人民一人一天浪费了x粒饭粒,想一想过完一天会有多少粮食浪费,这些粮食够多少人吃,能吃多久?
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同桌之间合作来一起解决。
假如每个人每一天有x粒饭粒浪费, 查阅资料显示 5万粒米大约是1公斤。那么 14亿人每一天就有(14亿×x ÷5万×1公斤)饭粒浪费。这时,或许有部分学生还未能直接体会出浪费的严重性。
再假设每一人每一天只浪费1粒米饭 ,那么全国将浪费(14亿÷5万×1公斤=28000公斤)的米粒。这时候可以继续简化假设,每一人每一天早上实用1两米,中午实用3两米 晚上实用2两米来处理计算的话,那么 一天就相当于6两米,28000公斤÷6两=93333天,则 93333天÷365天=256年,可以看出,如果每个人一天只浪费1粒米,居然可以供1人吃256年。
为了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教师再假设:1人1天只浪费1粒,那一年下来, 就是28000×365=1022万公斤。如果按照一年一收800斤大米的产量来算,14个亿人每个人每一天只有1粒浪费,则一年就是 1022万公斤÷800斤=25550亩田的收入。假设一户人家人是4亩田,那么就涉及25550÷4=6388家人。 我们不经意间浪费的一年的粮食居然会引起6388家人没的饭吃。相信这时候,学生们肯定很有感触,如果教师想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浪费之后的后果,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现实现状。
之后的几个月,可以明显看出班级里形成了一股节俭之风,另外节约其他资源的倡导,也可以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作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新时代学生面临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垃圾分类,刻不容缓,2022年即将到来,我们将迎来盛典——亚运会。因此,垃圾分来以成为时代最时尚的话题。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不管是对环境的各种介绍以及垃圾分来的具体措施,都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处理、整理。在五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教材给我们的资料,介绍水土流失以及带给人类的破坏现象时,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图片。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又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联系数学发展史激励学生
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这是非常便利的传播传统美德的资源,不过有很多教育资源在课本内容中并不引人注目,这就需要教师仔细阅读课本,从多方面去发现这些可利用的资源并逐步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处于低段的小孩子,好奇心很足,但是自控力较差,为了能够把他们注意力吸引过来,根据教材内容导入相关的故事场景,用讲故事的情景来进入正课,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产生兴趣,为整堂高校的课堂打好扎实的基础。因此,要合理利用教材给的情境,对学生的教育渗透有着重要作用。
(2)合作交流,探讨问题
小组间的合作是新颖的学习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合作,是有多个学生围在一起探讨学习实践,每个成员之间是有相互督促的。做好“组织”的任务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一步。我的做法是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着性别、个性以及整体的学习情况包括课堂上的踊跃度,4-5人分为一个小团队。每个小团队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比较均匀分布,轮流当组长,一周轮换,这样对学生的责任心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都是有作用的。在二年级上的坐船应用中,我首先让同学们自己默读题目的要求,在他们理解并分析题意后,给出合作交流探讨的要求:每一个团队需要一名记录员,其他成员根据要求设计最佳坐船方案,并填写好记录单,在团队内进行评价与反馈,对于每个人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在学生在小组内有序有目的的展开各种探讨合作。总之,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励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团队意识。
所以,老师抓住课堂资源,及时点评反馈,并运用说话的艺术性,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目的
其实,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处不在。?例:在对“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时,我设置了“超市购物”的场景导入,里面涉及到的问题都是在这个购物情景里,让学生们能身临其境,老师也充分参与其中,扮演成“售货员”的角色,孩子们在消费。在活动中,售货员要求顾客们把钱进行分类,并要求认识并读出上面的面值。在学习三者之间的进率时,我又涉及了这样的 场景:小明去超市用1元钱买了一支铅笔,但是小明袋子里都是一角钱,那么,问题来了,小明要多少个1角才能买下这支笔呢?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这个购物情景对孩子来说不陌生,学生积极性很高,非常有兴趣。学习这个内容同时,教导孩子们要珍惜金钱,因为它们来之不易。?又如在教学“估算”时,我重点说明估算的作用,很多地方,只需要用到估算。教学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使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
四、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在学科教学以及各方面活动中进行渗透。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社会主意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境.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研讨"思考--以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为例[J].读写算.2019,(8).179.
[2]杨刚.在数学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2017,(40).66-67.
[3]申万泽.小学数学课堂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