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婷
宜都市杨守敬幼儿园 湖北省宜昌市 443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针对幼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很多幼儿园大班开始开展种植园地,以此为依据来培养儿童的动手实践和思考规划能力。本文基于此,探究了大班幼儿种植园地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措施,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大班幼儿;种植园地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一、将种植园地纳入到大班幼儿教育课程资源管理体系中
1.1成立课题小组,分析种植园地教育资源的利用方案
在利用种植园地教育资源时,首先需要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由该专业课题小组来对种植园地教育资源的利用方案进行分析和探究。课题小组由幼儿园园长、幼儿园大班教师以及教育局学前教育教研员共同组成。通过实地走访、请教菜农等方法来收集有关幼儿种植蔬菜的相关知识。在整个请教和走访过程中,要将大班幼儿的年龄、性格及可行性作为基础,以室内与室外相结合、长期种植和短期种植相结合、班级种植和年级种植相结合的原则来指导课题研究的深入。
1.2建立激励制度,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为了确保幼儿种植园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必要成立相应的课题领导小组和实践指导小组。通过进行课题研究部署、规划、组织等指导工作,并由学生家长、保洁阿姨等志愿者来负责具体的蔬植种植、养护等工作,从而确保大班的所有幼儿都能够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蔬果的种植和养护实践,切实提升其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新。同时,还需要建议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借助制度来确保课题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1.3将儿童成长发展作为核心理念
在进行种植园地教育资源的利用时,幼儿园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将儿童成长发展作为开展课题实践研究的根本理念。让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教职工对课题实施的意义、实施的有效性及前瞻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课题的后续顺利开展夯实基础。同时,还需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各项种植活动当中,丰富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借助种植园地资源来让幼儿进行观察、动手等活动,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对种植活动进行丰富,满足大班幼儿的学习需要
2.1根据所处地区和季节的不同开展具有特色的种植活动
在利用种植园区进行蔬植的种植时,教师首先要对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且尽量保障在不同的班级种植不同的蔬菜植物,同时考虑幼儿的性格特点,尽量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的植物。举例来说,地处南方的幼儿园可以在课题小组的指导下种植水稻、玉米、南瓜、萝卜、大蒜、小葱等蔬菜。而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鼓励幼儿参与锄地、挖坑、播种、插秧、浇水、拔草、松土、收获等一系列实践操作。让幼儿切身实地的参与到植物的生长全过程当中,能够帮助更好的进行观察和记录。
2.2充分发挥种植课程资源,为幼儿成长服务
种植课程是以“种植”为主要内容和核心的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幼儿参与到植物种植栽培的每个环节,引导儿童主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观察来增长见识,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感。
具体来说,具有种植园地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借助该教育资源来鼓励儿童亲身参与到蔬植的种植工作中,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体会劳动的不易及乐趣;同时,幼儿在对植物生长的观察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和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科学知识;另外,通过对所种植的植物进行养护,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情感。
2.3充分利用家长自愿开展种植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挑选合适的时间开展亲子种植。例如在家长会上大力宣传亲子种植对而通过成长的益处,让家长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当中,并邀请部分有植物种植经验的家长来进行种植园地的规划、布局等工作,同时在幼儿园实地指导植物种植活动。在进行植物的播种时,邀请家长来幼儿园中和孩子共同体验“锄地-修整-挖坑-填埋肥料-播种-填土-浇水”的过程。在家长的指导下,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将会进一步提升。
其次,可以开展“一孩一菜”的家园同步种植。结合孩子的认知需求和兴趣情况,指导孩子种植一种植物,然后每天对植物生长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幼儿能够切实感受到生命的成长,体会到一株植物生长时的不易和带给自身的快乐。在大班当中,还需要定期开展植物种植成果和感悟分享会,鼓励孩子讲述植物的成长故事,让家长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到植物成长及种植工作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从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孩子,鼓励孩子,共同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另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田园参观活动及稻谷收割活动中。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让儿童认识到自身种植水稻及蔬菜和专业农民所种植的不同,可以邀请家长带领儿童进入田间,让孩子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农民伯伯所种植的各种常见蔬菜和水稻等,拓宽其视野,使儿童更加亲近自然,感受秋天植物及蔬菜丰收的喜悦。教师在带领儿童在田间参观时,还可以带领儿童拾稻穗,切实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一粒粮食摆在饭桌前的不容易。
三、发挥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作用,使得种植课程更快完善
3.1加强师资培训,打造专业教育团队
对于很多幼儿园教师来说,由于其很少开展种植活动,导致其缺乏种植经验及其相关知识。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园领导需要邀请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专业人士和家长来给教师教授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让每个课题组成员对种植的具体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实践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树立正确的资源价值观,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并且更加稳定的进行课程的驾驭。
3.2对种植园地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丰富教学活动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种植园地的教育作用,课题组成员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活动内容进行丰富。具体来说,可以在大班幼儿种植活动当中融入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在蔬植的种植过程中,儿童经常会见到蝗虫、蚂蚱、毛毛虫等动物,充分发挥这些动物的教育作用,能够帮助儿童更加深刻的认识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幼儿的天性和求知欲使得其对昆虫和小动物充满着好奇,因此,教师需要抓住这些有利资源来开展直观、深刻的科学教学活动,切实加深儿童对这些动物、昆虫的认识,让孩子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陆志坚.大班幼儿种植园地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西教育,2018(33):147-149.
[2]程程. 幼儿园种植园地活动的实施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3]薄李金.开设种植园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4(03):84-85.
[4]胡红梅.利用种植园地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索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2(09):163-164.
作者简介:张雪婷(1990-07-21),女,汉族,籍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学历:专科,研究方向:幼儿园种植课程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