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河南省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472000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奠基期”,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第一层教育,学校即为第二层。这决定了幼儿园在开展幼教工作中必须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通过有效合作来优化幼儿教育的效果。但由于多方面影响,就目前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效果而言并不乐观,家长的参与程度不高,家园公寓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文章将从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力求采取有效对策、转化家长认识,推进家园共育。
关键词:农村 幼儿园 家园共育 问题 对策
《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式幼儿园主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能力”[1]。但就农村教育而言,虽然农村幼儿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家园共育并未真正落实,导致幼儿园教育工作缺少家庭助力,教育效果不佳。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影响因素
1、农村家庭文化水平偏低,缺乏正确幼教认识
相较于城市家庭而言,农村家庭的父母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村家长
都存在着这样的思想,即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就省心省事了,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受教情况了解不到位。且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之中,并未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没有认识到自身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也没有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提出确切要求,没有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错误的幼教认识,导致家长不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家庭教育。
2、农村家庭经济水平限制,阻碍家园共育开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务工,他们为了
提升家里的经济情况离开孩子,导致大批留守儿童的出现。且一旦外出,很多家长就难以配合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家长在与幼儿园合作时的主要表现形式。这导致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形式化色彩严重,既增加了教师与家长的负担,也无法有效发挥家园共育的功能[2]。
3、农村幼教工作观念错误,家园共育难以落实
幼儿教师的教育认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园合作的开展。一些农村学前
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是教育的主体,让家长参与到教育工作中会带来麻烦,因此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园合作工作的推进之中;另一些学前教育工作者虽然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但并没有采取合适的沟通、合作措施,也导致家园共育效果不佳。
二、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有效对策
正是因为目前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效果不佳,因此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才应该发挥自身的协调、沟通、促进作用,推动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落实。
1、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家园联系
受空间、时间的影响,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即时性不高。教师应当利用多
种沟通方式,实现和家长的直接联系,推进家园合作,弥补时空的漏缺。
(1)家访:是家园联系的重要方式,它包括入园前访问以及入院后访问,教师必须每年度做一次普遍访问,临时访问则按照所需情况和时间确定;
(2)个别交谈:即利用早、晚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进行简单的、三言两语的交谈。或约家长来幼儿园,进行面谈,也是个别交谈的主要方式;
(3)家园练习册:以练习册为载体定期进行孩子的幼儿园情况、个人发展情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写下意见、反馈等,实现双向沟通;
(4)电话、微信、网络平台:多数家长工作流动性较大,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网络平台联系的方式和家长进行远距离沟通,随时随地的交流,解决家园合作中时间、空间存在的问题[3]。
(5)家长会:以集中让家长到园区参与家长会或亲子活动的方式,让家长们集中了解具体的家园共育内容,传递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实现沟通互动。
2、丰富沟通内容,转化家长认识
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致力于转化家长的认识,要确定清晰的沟通内容,
改变家长在幼儿成长中的角色,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幼教工作。
(1)强调家园共育重要价值:在家园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家长认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要改变农村家长对家园共育的错误认识,让农村家长们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家园共育活动中,转变家长认识;
(2)传递科学正确教育思想:要通过上述媒介,传递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包括如何科学的教孩子、与孩子相处、与教师配合等,让家长认识到自身的角色作用,从而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正确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开展家庭教育;
(3)了解家庭教育基本情况:通过沟通交流,家长可以及时且有效地了解孩子家庭的具体情况,并且及时将孩子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册登记。这样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的孩子家庭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沟通策略;;
(4)了解孩子个体基本情况:通过沟通交流,家长和教师要彼此了解孩子在家中、在园中的具体情况,进行两个场所的行为对比,共同分析成因,共同探索具体的解决策略;
(5)引导家长了解园区教育:通过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具体教育工作,让家长能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在“透明化”工作展示之下,促使家长投入到幼教工作中。
3、掌握沟通技巧,强化家长理解
(1)注意谈话方式方法:与人交流时给别人的第一感觉依靠语言,可以说
“语言是交流的窗户”,语言的选择以及沟通的方式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含义、一个人的情绪。因此,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语言艺术的利用,要以婉转的语气、真诚的语态、亲切的语调来和家长互动交流,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真挚,并且从教师的谈话之中获得启发,这样才能够赢得家长的配合与尊重,家长才愿意和幼儿教师建立长期的合作配合工作[4];
(2)把握沟通交流顺序: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沟通势必要沟通问题,
但教师要注意问题引出的顺序。应该“哪壶先开提哪壶”,要先和家长们谈论孩子的好处、优点,唤醒家长的愉悦情绪。在此基础上“避逆取顺”,让用另一种语言和角度来叙述孩子的一些不足。且在语言选择上要从个体能够接受的心理层面去叙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才能够让家长更容易接受教师所言,从而配合教师所求;
(3)注意多鼓励多赞赏:幼儿教师要注意赞扬家长、赞扬孩子。要在与家
长合作的过程中倾听家长的意见,及时对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予以肯定,从孩子的转变层面激发家长参与幼教工作的积极性,参透赏识策略,推进家长教育态度的转变,推进家园共育的落实。
4、做好必要反思,调整合作节奏
幼儿教师作为家园合作的第一推动人,自身必须做好反思工作。虽然农村的
家园共育受到了多重程度的影响,但只要幼儿教师能够以积极的姿态看待农村家园共育现状,采取上述举措不断推进家园共育,做好必要的教育教学反思,及时就家园共育的情况进行家园共育工作调整。就能够打破农村家园共育的形式化色彩,真正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让家长和幼儿教师携手刻画孩子未来的明天。
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幼儿教育不能仅依靠教师落实,而应当协同家园教育与幼儿教育,这样才能够“双管齐下”,共同发挥教师与家长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地段,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影响家园共育的相关因素,要采取有效对策,推动家园合作,从家园合作层面促使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工作的新发展,使得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赵永红.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名师在线,2020(16):93-94.
[2]姚娟.试析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及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02):21-22.
[3]施夏艳.探索互联网+时代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7(42):224-225.
[4]叶晨华.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之'量体裁衣'[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01):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