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吴梅
[导读] 结合当前我国小学教学体系来看,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
        吴梅
        海南省东方市第八小学小学   海南东方市  572600
        摘要:结合当前我国小学教学体系来看,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比较显著的被动态势,导致他们的学习成效无法得到较好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方式。本文先阐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在充分明确当前学生这项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最后从积极使用赏识教育、转变教学理念思想、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四个方面,探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赏识教育
        
        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体系的变革发展,很多新型理念都开始在小学教育阶段得到较好的应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现了多项创新。小学数学学科虽然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使得学生无法轻易掌握学科知识。但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好提升,对于抽象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与掌握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科的各项知识内容。但结合我国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这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在数学学科中形成较为显著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来说,积极进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也从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第一,自学能力培养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课下时间里,主动开展学科探索活动,充分保证了学科学习的成效[1]。第二,自学能力培养有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态度,促进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学习成效,同时也对他们的以后成长与发展有较大帮助。第三,自学能力培养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之间关系,使得整个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最终使得教学活动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现状
        结合当前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现状来看,虽然部分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掌握培育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面对数学学科就表现出了比较显著的被动态势,不仅无法自主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同时在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中也存在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科兴趣,同时还要凸显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各个学生真正热爱学习。但学生自学能力不足也会直接导致这些战略教学目标无法得到较好实现[2]。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充分明确当前自身在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与欠缺,并在后续时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各类教学策略,使得他们的自学能力可以不断提升。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积极使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真正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对学科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想要让学生直接产生学科兴趣也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考虑积极引入赏识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内在动力。需要注意的是,这套方法并不是简单的鼓励与夸奖,而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情境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构建体验式情境任务,具体可以设计为如何使用手头简易工具画出一个圆。这个任务并不是很困难,通过手头文具就可以较好完成。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最终也就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长期以往,学生的自学学习动力就可以得到较好提升,提高他们的学科学习成效。
        (二)转变教学理念思想,逐步树立自主学习观念
        对于各个数学教师来说,也应该在后续时间里积极转变自身的落后教学理念,削弱传统教师角色的权威地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跟学生打成一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跟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在这些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更好发挥自身的引导性教学职能,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较为突出的自主学习观念[3]。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放下自身的权威身份,结合学生的生活场景跟他们进行积极沟通。小学生自身对于生活场景内容的接受程度更高,因此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分数情况,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有利于他们后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活动成效
        教师群体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灵活使用各类关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可以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事实上,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年级小学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他们在平时真正开始自主学习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迷茫。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学。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合关于小数运算的知识点,并自主探索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当学生学会思维导图方法以后,他们就可以在其他知识点回顾复习和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自学成效。
        (四)充分关注学生心理,形成长久自主学习态势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时候,也应该关注各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数学学科本身就有一定的枯燥性,学生在长时间自学以后很容易产生心理疲惫,最终可能会产生学习厌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结合班上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明确各个学生在自学活动中的心理状态,重燃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热情,最终也就可以形成自主学习的长效格局。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趣味自主学习活动,具体有测量校园绿地等。通过这种体验性较强的活动,可以缓解学生在学科自学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和其他负面情绪,最终也就能够取得显著的自学成效。
        结束语
        综合来看,自学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因此对于各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灵活使用各类教学方法与策略,降低学生学习学科内容的难度,同时也可以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较为显著的学科兴趣。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同时还要加强自身跟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中参与各类教学活动,取得更加显著的学科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张丽霞.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 华夏教师,2019(20):9-10.
[2]赖丽华.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 华夏教师,2016(12):20-21.
[3]郭川瑜,张雄. “三教”理念下民族地区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7):164-168.
作者简介:吴梅,女,1972年09月,民族:汉族,籍贯:海南省东方市人,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