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李肇金
[导读] 教育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以致用”是落实学科素养的的关键
        李肇金
        福建省松溪县第一中学
        摘要:教育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以致用”是落实学科素养的的关键。新课必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与时俱进,将生活和化学课堂高度融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当前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实施的意义及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三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生活化教学
        教育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以致用”是提升学科素养的的关键。新课必要求高中化学与时俱进,将生活和课堂高度融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而生活化教学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处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成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习目标。
        一.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传统教育模式仍未得到真正的改变
        现阶段的化学课堂模式仍以教师传授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教师以传授完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宗旨,学生以背会教师讲授的知识为己任,根本未达到培养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2.新课改任重而道远,生活化教学远不到位
        随新课改的深入,各地却因经济、地域等条件所限,对新课改的理解有所偏差,导致“观念新,方法旧”的教师大有人在,严重阻碍新课改的进程。而实施生活化教学,备课量要求增加,突出的困难是时间不够。教师白天忙于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则要备课、写教案,班主任还要处理班级事务;致使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实施生活化教学,甚至为了形式,有的教师随意想个活动认为就是生活化教学;致使学生认识不清,认为生活化教学不仅花费时间和精力,对高考帮助小,得不偿失。
        二.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敢于质疑,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生活化教学通过生活问题情境,进行师生互动、探究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辨能力。
         2.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解决的问题大部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涉及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化教学可将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热点融入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化学课“活”起来,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正是化学学科所需要的模式。
        3.符合提高学科素养,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
        教育最终目的是服务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新课改就是要通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解决“有知识,无素养,缺能力”的问题。通过生活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小问题,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进而提高科学素养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高中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可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对其化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从生活情境中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好的课堂导入是成功教学的保证,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都起着关键作用。生活化教学以生活常识将学生引人情境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
        1)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导入
   化学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将其融入学生生活经验,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如原电池教学,可创设情境:先展示一台正常运行的时钟,随后取出电池,时钟停止运行。引导思考,不用干电池如何使时钟运转?教师将“Zn—Cu—稀 H2SO4”装置连在钟背后,学生立刻发现时钟又能转动。

引导思考:为什么时钟在没有干电池时也能转动?进而展开原电池教学,这种设计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导入
        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教师可将教学与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进行融合,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如金属钠教学时,我通过新闻报导导入:2015年8月12日23:30,天津市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165人遇难,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受损等,经济损失达68.66亿元。究其原因是金属钠起火,现场火光冲天,爆炸声后,呈现蘑菇云的白烟。再播放消防员扑灭钠着火的视频。注意消防员并没用水进行扑灭,而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引导思考:钠燃烧中的白烟是什么?为什么钠燃烧不能用水扑灭,而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用泡沫灭火器行吗?这两种灭火器有什么区别等。这种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铺垫。
        3)从教材中的生活化学素材导入
        当前的教材紧扣生活,教师可挖掘教材中生活素材,充实到生活化教学资料库,用于生活化教学。联系教材中“交流.研讨”“方法导引”“资料在线”“知识点击”“化学与技术”等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关注最新的科技前沿。使学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在生活情境中展开,促进学生理解和实践
        成功的课堂离不开课堂导入,更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展,高质量课堂教学才是灵魂所在。
        1)依托学生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内容
        知识源于生活,进而指导生活。教师依托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感受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科素养。在讲解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时,我通过引入生活中蓄水池水量不变的原理(进水-出水平衡)来理解这一概念,有效的将生活现象迁移到化学平衡的学习中,启到化难为易的良好效果。
        2)运用学生熟悉事物,开展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师如能运用学生熟悉事物来开展实验教学,通过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实践力,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氨时,我通过展示本地公园喷泉的美丽画面,思考人工喷泉的形成原理?通过模拟“喷泉实验”的操作,让学生观察到烧杯中的水通过玻璃管迅速冲进圆底烧瓶形成“喷泉”现象时,将“喷泉实验”与公园的喷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得出喷泉形成原理。
        3、在生活化作业中落实,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甚至可认为作业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优秀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有效地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重难点和薄弱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教师可设计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作业,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上文提到的钠燃烧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而不能用水或者泡沫灭火器进行扑灭;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来了解两种灭火器的区别,进而调查、总结生活中不同物品着火时应用何种方式灭火,落实安全教育。作业设计不能仅限于知识层面,更要注重实用性,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学以致用”。可从环境污染及保护和资源回收有关内容,为学生设计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次“垃圾分类,利国利己,资源回收,从我做起”或“绿色环保,从我做起”的校园公益活动,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资源回收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实践探究现实意义,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每个教育者追求的目标。化学教学生活化将化学教学与生活内容紧密相连,从生活化的问题着手,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取化学知识,进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从而真正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宽怀.刍议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6):13.
        [2]丁小勤.高中化学知识生活化教学例谈[J].中化学教学参考,2018,(9):8-9.
        [3]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13,(4):2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