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李兴义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李兴义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园洲中学,广东 惠州 516123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也日趋成熟,教学途径也更加多元化,现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分层教学正是其中之一。从素质教育出发,遵循了“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生本思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时期的素质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对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阶段的应用更具迫切性和必要性,因为初中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化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由于数学的工科化特征较重,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和挫折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走进了一个十字路口,而此时的初中数学教育,具有承上启下的教育作用,对学生数学的长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领路人,必然要从各方面帮助学生稳步前进这一关卡,因此教师要改变唯一性的评价标准,不能单一或片面地衡量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展,必须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个性特征,真正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分层次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分层
分层教学的益处很多,在实际操作中最重要的是分层的科学性,因为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分级应以班级为单位,先通过考试,了解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再根据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学习能力、思维状态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级,[1]。一般而言,将各方面成绩相近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一般将学生分成三层,分别为优、中、差,这种叫法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又被称为 A层、 B层、 C层。基础良好,思维活跃,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潜力较大;基础较差的 B层学生,在处理简单的数学问题时,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的引导可以使他们快速进步,冲上 A层,反之则落到 C层;基础较差的 C层学生,基本上都是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不爱动脑子。
        (二)学习目标分层,逐步完成能力的强化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水平,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后,还能学会运用和扩展新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使这部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锻炼计算能力,做到稳中求进,逐步提高;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使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在练习过程中,不要出现低级错误和计算错误。比如,教师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判断知识时,需要要求具有较高学习水平的同学,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时要采用不同的判断定理,或通过制作辅助线来解决判断平行四边形的困难;而对于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则需要要求学生把握平行四边形的判断定理,在做题过程中能及时找出用哪条平行四边形判断定理,做到及时输出知识;而下游同学则需要牢牢地掌握平行四边形判断定理的基础知识,把基础概念输入知识体系中,在做题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判断定理。
        (三)分层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直接整合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直接反映了教学成果的有效性,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它能帮助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分级进步教育的价值,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分级分级的课后练习可以整合和增强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增长自己的学识,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比如,在学习初二“一次函数的应用”这一章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在课后练习中增加一些其他的问题来满足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需要。先建立一个基本问题:“点(1,2)和点(m,3)都是正比例函数 y=2 x的。这类问题涉及到如何应用简单的线性函数来求得 m的值。然后教师可提出相应的附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等因素来选择是否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从课余的实践中得到些什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分层次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改要求初中教育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指导教学工作。所以,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把学生的差异性纳入教学评价指标中,根据分层教学的设计,建立不同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学生在不同标准的要求下,得到统一的认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期末知识测评中,对学生进行分等级设题,根据学生分等级将试卷分为难度等级不同的1、2、3…类,对于高层阶段的用1类试卷,中层发用2类,以此类推。但是要求老师要做好试卷的隐性标记,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虽然教师对学生的考试难度也有一定的等级划分,但最终的结果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分数,从而达到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有一个满意的评价。
        结论: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就必须在科学分层、组队分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课后作业进行分层,使长期的学习目标变成阶段性学习中的短期提高目标,使学生的学习负担逐步减轻,逐步完成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增强和提高,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少年,2019(23).
[2]王未.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初中,2019(01).
[3]颜金钟. 试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