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长江
甘肃省庄浪县紫荆中学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探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素质;综合素养
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数学理论知识,也要大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在素质教学的进程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教学活动的实施应做到与时俱进,学生素质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倾向于从事什么样的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提升学生的成绩,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如何则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另外教学模式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单一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在长期的满堂灌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更不用说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本文主要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学习自信
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能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互动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1]。因此,教师应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首先教师要能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未知领域的学习的探究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家的故事或者典故,促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
如在介绍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中,高斯10岁就能够快速算出1+2+… …+100=?的结果,你们如何计算的呢?通过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其次教师应能重视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思考、讨论中去,通过多观察、多讨论、多思考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如在x2-2xy+2y2-2=0,求x+y的取值范围的题目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数学对象,从复杂的式子中抓住主要特征来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从第一个角度看:是关于x的二次方程,可以变形为:x2-(2y)x+(2y2-2)=0。从第二个角度看是关于y的二次方程,变形为:2y2-(2x)y+(x2-2)=0。从第三个角度看可以变形为:(x2-y2)+y2=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观察数学对象能够提升自己发现问题特征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一味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开展学习。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跟随时代的脚步,通过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素质[2]。学生的素质靠教学,教学的高效性则要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为基准,通过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如微课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微课的使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微课其以时间简短、内容针对性强的特征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喜爱。微课可以运用在数学教学活动的任何环节。
如在数学复习课上的运用,在高三正是处于复习总结的关键时期 ,一个好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对于解决一串数学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针对某一类型的数学问题设计一个数学专题,以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反思和总结。如已知函数,, 设f(x)在区间(-2/3,-1/2)上单调递减,求m的取值范围。在微视频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两种解题方式,如利用函数思想法和分离参数法,通过不断拓展解题思路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另外“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范围的确定”这一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通过展示典型例题的若干种解法帮助进行系统性的总结。教师在使用微课开展数学教学中要适度,不能一味地依赖微课。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精心设计微视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充分发挥微课的功力。
三、发挥数学美育功能,感受数学魅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之美,让学生感受独特美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热爱上数学。
比如在“黄金分割法”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美。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和艺术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如“黄金”矩形中靠着三边做一个正方形,则剩下的部分仍是一个“黄金”矩形,以此类推,将所有正方形的中心顺序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黄金螺线”,在海洋鹦鹉螺以及一些动物角质体上都能发现与众不同的“黄金螺线”。又比如我们生活中有更多植物的叶片都是按照“黄金比率”分割的,当任意相邻的叶片沿着“222.5?”和“137.5?”延展、轮生时,能够做到不重叠,有效确保了光合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测一测叶子中的黄金分割,通过将课堂理论与生活实际进行密切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运用价值与魅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商品时的“买一送一”和“商品打九折”之间哪种方式更加优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通过运用类似的案例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源于社会实践这一数学观念,充分发挥数学的独特魅力。
在高中数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丰富的数学课堂。让素质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魅力,提升数学意识。
参考文献
[1] 郑宝金.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J].读与写(教师),2019: 0237.
[2] 杨春燕.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