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
云南师大实验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除了基本的知识传授之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变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过去照本宣科的模式,而是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介质、以创新方法为手段、紧密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构建有效性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1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解读
课堂有效性是针对课堂教学低效性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反映的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理想状态。数学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科目,作为一项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是指遵循初中生发展规律,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使师生同时获得发展提升。然而,根据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深重,课堂教学以追求高分、应对中考为目标,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想要达到有效的标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科教学的基础包含知识和技能两部分,就数学而言,知识主要涉及一些公式、基本概念、法则等,而技能则是指数学思想和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具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其次,数学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目前很多学校评价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都是以结果为依据,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只是让学生对数学公式进行机械性的记忆,之后通过习题进行巩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沉溺于题海之中,自主探索意识被扼杀。而真正的有效性则必须做到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即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公式,还要了解公式的来源或者推导过程,这样比死记硬背更有效果。
再次,数学情感的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止步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探索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从数学学习中收获快乐。
最后,师生的全面发展。想要构建有效性数学课堂,广大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应拥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相关职业能力,如语言组织表达、突发问题应对处理、教学资源挖掘利用的能力等。而在学生方面,想要实现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则需要不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动机兴趣和意志情感。由此可见,有效性课堂的构建必然伴随着师生的全面发展。
2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有效性构建的策略研究
2.1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职责、作用的发挥对课堂有效性构建有着显著的影响。从课堂有效性的角度出发,教师想要发挥主导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首先,对教师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因为人才教育势必要与市场人才需求相衔接。
在新时期下,我国社会人才需求方向发生了改变,我国也适时推动了教育改革,教学思想、内容等均出现变动,作为教育者,广大教师必须尽快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获取专业知识的前沿动态,更好地服务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具体方式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和讲座之外,还应积极开展组织学习,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渠道获取新知识。
其次,将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初中教师必须要学会将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效果更佳。例如,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呈现的时候,它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便于学生理解吸收,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数形结合、归纳总结等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增大教学信息密度。
最后,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能力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可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旁听优秀教师讲课,从他们的教学中获取经验和方法,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学能力。其次,做好课后的反思总结。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以客观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价,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性地做出改进,避免相同错误的再次发生。此外,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一些新想法和思路也应该提起重视,进行记录,有助于思路拓展。
2.2 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深度参与是建构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夯实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为学生智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教材中包含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教师必须要讲透彻、讲明白,使学生们做到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其次则是要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学生智力。教育是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因此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将初中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将数学知识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3 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首先,数学教学内容应贴合实际。现如今很多数学课堂教学内容都侧重于概念公式,之后配合习题进行巩固,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无法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对此,教师应遵循“从做中学”的原则,将生活融入课堂中,通过建构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们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创设课堂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生活化、演示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出丰富的情境,如在学习平均数时可以构建一个春游时学生们分水果的游戏,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获得知识。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师生获得身心的愉悦,思维也将变得更加活跃,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习,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共同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以井然的秩序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如此不仅可以构建有效的课堂,还可以使师生获得精神满足。
3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构建有效性课堂,才能助力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氛围营造等方面做出突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文竹.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8):102,104.
[2]赵云,杨海霞.浅谈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5):122.
[3]王睿.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20(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