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庭胜
泉州南安南星中学 福建泉州 362342
摘要:在高中生学习阶段,学习压力比以往要大,如果学习节奏加快,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提高学业成绩,从而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班主任应该负责鼓励高中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并采用有效的德育策略帮助学生成长为健全的人,这也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管理培训的尝试,提出了有效发展德育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1高中德育工作开展的低效现状
1.1德育目标不明确,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高中班主任把精力集中在提升学生的成绩上,没有在德育工作上下足功夫,其德育工作做得不够系统。许多高中班主任仅仅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对本周内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与校规校纪的情况进行通报。他们有时也会讲一些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然而,高中生对这种德育教育方式,早已没有了兴趣。如果其教育内容陈旧,就更加令他们反感。因此,高中班主任如果没有具体目标,没有选择与时俱进的素材,就会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1.2班主任不能以身作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目前,有些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自身不能起到示范作用,这就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一些班主任要求学生衣着得体、头发整洁、不要玩手机,但自己平时却不修边幅或着装过于个性化,看守晚自习时坐在讲台上时不时地摆弄手机等。这样就不能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身教”更容易影响学生,班主任应该避免自身不好的行为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1.3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吸引力
当前,许多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主要有对学生进行观念灌输、批评或表扬等方式这些方法在实施德育教育的初期阶段或许有用。而对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高中生,这些简单的说服教育已显得苍白无力,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目前,校园安全问题容易牵动社会的神经,有的学校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就不组织或少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造成了学生对社会的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这也导致班主任教师有时费时费力地对学生进行谈话教育,想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社会,然而能够取得的实际作用却较小。
2将德育教育融入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的相关途径
2.1尊重学生地位,了解学生需求
学生是德育教学的主体,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着普遍性的特征,同时每位学生又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性格和特点。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住学生共性。同时,班主任要了解班里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想法需求,了解他们的个性,从而使得德育教学更具针对性。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习的压力与内心的躁动在这一时期充分交汇,这使得少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要充分与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和思考问题,而不是敷衍的赞赏或批评。要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学校和老师制订的各种规则都是为学生考虑,希望学生能够约束自己,以便在高考中取的好成绩,实现人生的飞跃。
2.2营造班级文化,开展隐形教育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崇德尚美的班级文化氛围。学生长期处在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之中,能够不断地反思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这样隐形的德育教学方式,长期实施起来能够起到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致敬活动,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优秀人物的事迹,并让学生写出观后感,使学生感受到这些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在这样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向他们学习。同时,也要设计崇德尚美的主题板报,让学生每天在教室中都能感受到正能量的指引,从而自觉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2.3利用教育网络,深化家校合作
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为家校合作开展德育教学提供了便捷。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当前网络技术,来打造家校共育新模式,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共同实施德育教学,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够受到德育教学的洗礼,共同塑造学生的优秀品德。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来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可以向班级群中发送德育教学的主题文件,指出德育教学开展的重点与形式,为家长开展家庭德育提供参考。同时,班主任也要通过微信平台与学生家长保持高效、便捷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出现的不良道德行为要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强化,发挥出1+1>2的效果,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2.4树立榜样形象,融入德育教育
教育其实是“言传身教”的过程,高中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而“身教”作为以德育德的“不教之教”,主张利用个人品格及行为使学生受到感染。而对于学生来说,其具有一定的向师性,会自然而然地关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然后进行模仿。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带头遵守班规、校规,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起到“领头羊”作用。如班规规定“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就要做到每日最早进教室,最晚出教室;班级规定“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班主任就要改变自身观念,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而非俯视;同时,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无论好生、差生,均一视同仁,给学生做好表率,以便在班级管理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教育。
2.5强化个人素质,融入德育教育
首先,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各种信息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在迅速传播着,而有关高中学校的负面报道也因此被频频曝出,实际上反映的是当下的社会现状,即一些高中教师思想作风存在一定问题,因此,班主任要想强化个人综合素养,就先要从思想上进行强化。其次,高中班主任多为某一科目教师所担任,因而班主任担任的是双重任务,即备课教学、批改作业;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此种情况下进行德育教育是极为辛苦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主动肩负起其育人的责任,对学生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最后,由于高中学校的学生多来自不同地区,成长环境不同,其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个人素养、个人潜力等方面也就自然有所差异,而学生本身对于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能大相径庭,进而出现学习、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高中班主任自身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规律及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学会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主体差异进行德育教育,方能将德育教育真正融入班级管理实践中。
结束语:总之,在如今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从学生的点点滴滴抓起,用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灵沟通、对话,了解他们身心的变化情况,再对症下药,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秀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9.
[2]吴作成.试论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学周刊,2019(23):168.
[3]吴春梅.高中班主任巧用典型案例进行德育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9(18):156-157.
[4]王志伟.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J].教书育人,2018(22):78.